央元星的人們自稱毓——乃是從天地萌生,造化而成,孕育道德的種屬。他們將此界定義為央元界,乃是萬界之核心,造化之神秀,是獨一無二的樂土。
沒錯,他們就是這麼看的。央元界畢竟是有長生者的地界,天文觀測靠肉眼就足夠。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的天文學其實也不錯——只不過在他們的宇宙觀中,一切天體都是繞著央元運轉的——包括“天央之主”,他們的恆星。
實際上,他們的恆星系星圖非常標準,央元為中心,其餘天體皆繞著央元運轉——只不過除了央元衛星“秀皇”【也就是他們的月球】,其他所有天體都不走圓弧。
在央元人的星圖之中,天體運轉必須引入“本輪”和“偏輪”的複雜概念,才能將之表述清楚。【在這個系統之中,圍繞中央行星運轉的不是一個個天體,而是一個個不存在的“圓形”,而天體則在這個圓形軌道上運轉。圓形軌道的運轉軌跡,便是本輪,而圓形軌道本身,就是偏輪。而且,如果想要在“地心說”的模型之上完美再現天體運動,那就只能“偏輪套偏輪”,讓整個系統變得無比複雜】
而央元人,或者說毓們,則是宇宙中心的法定之主。
另外,央元也並非是不知道元嬰法或神道法。仙路雖然禁絕飛昇機制,但卻不禁其他仙人過來。曾經,也不止一次有異族的元嬰法仙人過來卻被打跑。也正是因為如此,央元人也深知元嬰法對星球環境的破壞以及神道法吞噬文明的性質。所以,無論是元嬰法還是元神法,在央元這個星球都被認為是“邪門歪道”,被徹底禁絕。
一點不開玩笑,這一點上他們做得比神州聖嬰教徹底許多倍。
甚至說,其他天地沒有“文道”存世,也被認定是“央元乃宇宙中央”的絕對證據之一。
當然,也是因為如此,所以仙盟剛剛過來的時候,也差一點與央元人產生了衝突——至於如何消除誤會,又如何交流,那都是後話了。
央元人已知的歷史,長達五十三萬年。其中,又只有四十四萬年是信史。有整整九萬年的光陰已經迷失了。
從五十三萬年前開始,毓族就開始與定期入侵的大墟妖類征戰。而那最初的九萬年,他們還沒有文道,過得萬分艱難。
而在四十四萬年前,毓族聖文帝開文道。也正是聖文帝,率領人族第一次大破大墟妖族。氣候,又有無數文人添磚加瓦,最終成就煌煌文道。
而其修為等級,也可以大致分為文士,文師,大文師,文宗,文尊,大文尊,半聖,文聖,分別對應元嬰法中從練氣到登仙的諸多境界。而“文帝”的封號,則僅一人享有。
在文道建立起來之後,大墟妖族便再也沒有威脅到毓族的實力。而時至今日,“元狩”——與大墟妖族的戰爭,已經變成了磨礪勇武之氣的大型祭祀活動。
掌握“元狩”權柄的,便是毓族皇室——文帝世家。
文帝世家所統領的朝代,乃是萬古不易的穩固組織。長達四十四萬年的歷史裡,毓族並非沒有分裂過,帝權並非沒有動搖過。但文帝世家始終不落。甚至於說,文帝世家本身的帝權較之過去已有衰落,但卻依舊不可損毀。
而文帝之下,便是朝堂與文壇。
毓族有兩隻顯學,一曰赫學,一曰臺學。赫學尚氣而起於“情”字,崇尚“萌發於情的美好”,卻依舊有禮節約束。而臺學則是一種“敢為天下之階梯”的“厚重”。
當今毓族者,非從赫學,即從臺學。餘下百家則盡數歸於二學之聖道。
當今朝堂之上,赫學領袖、毓族文壇巨掣官拜左相,天下敬仰。臺學領袖“間池子”則潛伏於野,也是不可小覷的勢力。
由於臺學之說中,包括了“百工”之要,有格物之說,所以仙盟徵夷司在央元的力量,其實是託庇在臺學之下的。
至於餘下分封諸侯,便不提也罷。
“咱們在他們的語言之中,被稱作‘偃匠’或者‘偃人’,這一點你可要記好。”梁鑫甑將一枚水滴狀的法器放在桌面上,推給王崎,道:“另外,我也知曉,師弟你並沒有學習毓族語言的興趣,更沒有什麼事件,所以我們準備了這個……”
王崎很好奇的拿起這水滴,發現它本質上是無窮字元所組成的高度凝實的聚合體。只不過,這些字元的結構大大違背了一般法篆的規律。王崎好奇之下仔細探查,卻發現,另外一股更加精妙也更加微觀的“氣”將之束縛在一起了。
那就是“文氣”。
王崎一時之間有些恍惚。
——果然嗎……
分身之中,一縷文氣已經進入自己體內。王崎沒有抗拒。分秒鐘後,他發現自己的記憶平白多了一塊。這一塊與其他的記憶沒有任何關聯,卻是純粹一門語言。
現在,王崎完全掌握了一門語言。但是,他卻不能簡單的將這一門語言與自己已經知曉的語言聯絡起來。
簡單來說,現在有人用毓族語言像王崎問好,王崎會很順暢的回應。但是,他卻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意識到對方說的翻譯成神州語言之後是“貴安”還是“有禮”。
這和龍族、妖族曾經提供的法器如出一轍,但是……結構……
文氣?真正承擔法術結構的部分,是文氣嗎?
王崎又抬頭,問道:“說起來,‘偃匠’二字……傀儡師?偃人呢?”
他心裡幾乎就加了一個“我乃偃人張翼德”了。
梁鑫甑尷尬的笑了笑:“畢竟毓族,文章為先”
王崎站起來,道:“毓族禮節我也瞭解得差不多了,請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去央元呢?”
“大約一炷香之後,沿著天宮測算的座標走,那便是最近的的方向了。”梁鑫甑道:“王師弟,我還得提醒你一遍,毓族壽中禮節。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