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大聖志存高遠,只不過凡俗不能理解。他們所設計的元嬰法,也自然是有其深意。
譬如說,天人大聖自生以來便不知何為“死亡”,自然享有無盡壽元,算是最上一等的天生聖人。所以,元嬰法的最終目標,也就是長生——而不能長生的,在天人大聖眼中,便是不完整的生命。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元嬰法這個體系之中,“長生者”和“非長生者”,就是涇渭分明的兩個階級。
另外,元嬰法一切皆是後天修來,先天強大,與後天進步沒有必然聯絡。除了對“資源”的需求,以及對環境的不友好,端是極端的公平。而去了血脈給修士帶來的、個體與族群的天然聯絡之後,單個的族群便會被拆散,匯入宇宙的文明圈之中。
理解了這一重歷史,對於修煉,自然會更加有利。
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有一條。
對於天人大聖來說,元嬰法,便是將所有生物向一個模板塑造。這個模板下的生物,有用相似的感知,相似的思維能力,相似的武力。
如此一來,分歧消弭,自然能夠建立統一的宇宙文明,壓迫也會不復存在。
其中關鍵就在於,“統一的感官”。
不同的感官,看到的世界便是不同的。而天人大聖便是要所有生物擁有相若的感官。
這便是元嬰正法了。
只是,這個相若的感官,並非對所有生物來說,都是完全一致的。
比如說,有些生物天生具有極為敏銳的感知能力。但元嬰法的模板之中不包括這種感知能力,那麼這種感知能力就無法得到強化。而相比起其他同步強化的感知,這一門天生的感官,就相當於被弱化了。
假使天人大聖角色“色覺”不是必要的感知能力,修為越高,越是色弱,那麼,人類文明會怎麼看待“顏色”這個概念呢?
對於明族來說,也就是這樣的。
那些修煉正統元嬰法的……姑且稱之為“猙明”的生物,就因為元嬰法,而逐漸發生了異變。透過正統道路修煉元嬰法的修士,會逐漸失去一些先天特性。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恆星上的火之民【比如真炎神】就無法選擇元嬰法的正路。他們元嬰一成,就不能適應恆星環境,只會被太陽真火活活煉死。
而猙明失去的,則是某種感知能力。
或者說,他們的感知能力,被扭曲了。
而修行火之民專屬左道的獰明,這種感知則被強化了。
這樣一來二去,他們在感知上有了差異,在“粒波二象性”的理解上有了差異,看到的世界完全不同,最後居然演化成了兩個不同的民族。
只因為他們都看不到對方眼中的“真實”。
這個結果,卻讓仙盟的眾多修士一陣沉默。
元神法是極端注重個性化的。這裡面也確實有“元神法自身還不成熟”的一面。但修煉元神法的修士,在感知方面的差異更大。兼修天歌行的修士,和不兼修天歌行的修士,對“電磁”的感知能力完全是兩重天地。修了天熵訣或者天演圖錄修得神髓的修士,甚至能夠直接看到熵量的隱約變化。
這就是差異。
柯笠客差異道:“這便是提醒嗎?那是……龍族在提醒我們?”
在明族的兩族眼中,只有自己明才算明,另一民族的明,只是猙獰惡獸。
王崎卻搖了搖頭:“這是透過過去未來歸於一身的本質,繞過邏輯取得的答案。所以,史龍輝真提前的東西,就必然是對人族有意義的。但是,我怎麼想,都不覺得這個樣本對我們有這麼重要的意義。”
眾人將目光凝聚在他身上。王崎咧嘴:“咱們不是還有咱們的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