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開始,王崎就覺得這裡面存在一個邏輯上的巨大問題。
過去不是泥塑木偶,不是隻有現在才叫“真實”,才叫“現實”。
在相對論當中,“過去”和“未來”是無法被區分的等價之物。
當然,王崎也聽妖皇說起過,說“更未來的個體似乎有更高的權重”。但這也可以理解成“情報量的差距”。
畢竟,絕大多數資訊的流動方向,都與宇宙膨脹的方向、熵量的方向、心理時間的方向同向。所以,理論上,越是靠未來的個體,擁有越多的情報,自然也就應該具有更高的優勢。
就算是過去未來歸於一身,其逆時序頻寬也是有限的。
他們絕大多數思維都必須遵循時序。
但過去呢?
目前唯一可知的就是,過去的自己在情報上的優勢一定更少,前知之能也改變不了這一點。
所以,權重更低。
如果存在一個點對點的資訊傳輸——比如說現在的自己和幾天之前的自己,那麼現在的自己,完全可以透過幾天的情報差,將過去的自己導向一個必然的結局。
當然,過去未來歸於一身的強者,在這方面的情報流動無疑更復雜一些。
而另一方面,唯一可知的是,對於這些強者來說,過去不唯一。
換言之,過去也是像未來一樣可以改變的。
由於情報量的差距,所以未來來的資訊,在價值上應該會更大。
但過去也不是泥胎,不是任人拿捏任人打扮的東西。不是隻有“現在”這一個片段才是真實存在的。
現在可以選擇未來,那麼過去也一樣可以選擇現在。
至少對於過去未來歸於一身的前知者來說,必然是這個樣子的。
那麼,這就存在很多問題了。
當然,這裡面,很多問題都可以用“其實歷史已經被改變了,但是非前知者無法察覺”來解釋。
但有一個問題真的很難解釋。
前知者之死。
前面也說了,殺死一個前知者,就是創造一個“該前知者不存在的未來”。
但是,這個描述,其實和“過去的一個前知者創造一個你不存在的平行現在”並不矛盾。
換言之,前知者的選擇,可能與“沒有選擇”沒什麼兩樣。
就拿那個為救濟天魔王理想所獻身的蓺族大能來舉例好了。
他在某一個時間點上,因為被救濟天魔王的理想所吸引,所以甘願放棄自我意識,選擇一個“我的自我意識不存在的未來”,以便讓救濟天魔王永久性獲得自己的力量,而不用擔心自己會因為疲倦而放棄。
對於那個時間點上的蓺族大能來說,這個“選擇的時間點”,就是“現在”。
他甚至可以自己選一個“自己存在的未來”。
這也就是……
量子自殺。
在詮釋波函式塌縮的原因時,存在這麼一個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