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還這咸陽城,換這秦國,一個朗朗乾坤!”
蒙毅大受震動,連忙接過這把秦王劍,隨後俯首行禮,恭恭敬敬的說:“臣,誓死也要搜查到底!!”
隨著蒙毅的離開,正在和蘇澈對弈的韓非,感慨說道:“君之高義,古今罕見!”
一場極其罕見的大清洗,由此展開了。
因為針對的身份非常敏感,也非常尊貴,秦國的國戚!
一開始,蘇澈清洗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在滅六國之前,將六國紮根在秦國朝堂上的外戚勢力,全部掃光。
原本蘇澈只是打算找個藉口,並不打算用特別暴力的行為。
畢竟政治這種東西嘛,並不是一上來就魚死網破的,總是充滿各種妥協和利益交換的。
所以,蘇澈一開始並不打算大開殺戒,他並不是嗜殺之人。
然而。
當他看到那些卷宗的時候,蘇澈陷入了沉默。
死掉的人很多很多。
基本都是本地的老秦人,是多少人的父親,是多少人的孩子,是多少人的丈夫,這些人被殺了後,卻是連報官都無處可報。
這些老實本分的老秦人,辛辛苦苦種了一輩子的地,做夢也想不到,竟然會被其他國家過來的“國戚”而佔了地,鬧事還被直接殺了,連冤屈都無處可報。
這事情,在這些權貴看來,根本不算嚴重。
《禮法·曲禮》記載,周禮中將“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作為一項基本原則,以維護貴族官僚的法外特權。
所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是自古以來,說得最好聽的一句話,但事實卻是同罪不同刑,即便是同樣的罪過,但處罰的刑法卻是天差地別,而大多數時候,甚至連同罪都不用!
這一點,韓非極為反對,他認為“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知,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法不避大夫,賞善不遺匹夫!”
當年商鞅變法也是如此,商鞅規定,實行軍功受爵制度,無論王親貴族還是奴隸百姓,都是同等,刑法同樣如此。
太子犯罪,同樣如此,即便沒有真的把太子傷了,可對太傅太師進行了處罰。
王太子雖然免於責罰,可是他心中並未有半分感激,太傅被用了刑,太師臉上被刻了字,這相當於昭告天下,天子曾經是個罪犯,人人都能戳他的脊樑骨,這口氣如何咽的下?
此外,太子太傅是何許人也?他是當朝國君秦孝公的親哥哥嬴虔。
這樣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卻因為被商鞅割掉了鼻子,從此閉門自囚八年。
商鞅知道,自己已經徹底得罪了太子殿下,將來太子登基,恐怕是死無葬身之地。
事實也的確如此,當秦惠文王上任後,商鞅被以謀反罪,五馬分屍和誅滅全族。
這不僅僅是對當年的報復,更是給新老貴族一個交代,所以商鞅必須死!!!
不過。
當太子觸犯秦法被商鞅流放到基層後,這位以前的紈絝太子,幾年間走遍了秦國的艱苦地區,清楚的看到了,那些無比嚴苛的法律所帶來的變化。
他無數次地看到,那些原本貧困的農民因為變法鼓勵生產、嚴禁打架鬥毆,這些以前喜愛私鬥的貧民將全部精力放到生產上,因此逐年的殷實起來。
也無數次的目睹,那些原本是奴隸的人,因為建立軍功,從而拿到爵位,擺脫了奴隸的身份,贏回了屬於自己的尊嚴。
一個原本私鬥嚴重、破敗不堪的國家,逐步地走向禮尚往來、繁榮昌盛。
此前人口從不到百萬到了後面的六百餘萬。
而這一切,正是商鞅所帶來的,是他那該死的,嚴苛的法律所帶來的!
所以在商鞅死後,他的新法依舊還在持續,當然,只是對庶民,對於王族的約束,卻是不復存在了,王族特權,依舊大行其道。
就如同韓非“孤憤”中的吶喊,明明是制定法律的統治階級,為什麼總是在違背法律呢?
所以蘇澈出手了,不僅是要立法,更是為了剷除那些國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