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傳言越來越廣,迅速在六國之間蔓延,四年的時間過去了,當年河內之戰的傷痛,逐漸被撫平,他們似乎忘卻當年的痛苦了,所以敢對秦國指指點點了。
與此同時,各國君王的譴責,如同雪花一般飄了過來!
秦王大殿中。
武安侯白起坐在蘇澈的身側。
這個時代,封君的數量可謂特別多。
封君基本是頂級權臣的標配。
如四大公子,楚國春申君、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
就單單是武安君,歷史上總共有四個,白起,李牧,項燕,蘇秦。
蘇澈為了將白起和那些武安君區分開來,便將他封為武安侯,其實差別並沒那麼大,只是聽起來比較霸氣一點而已。
一旁的韓非拿著一卷卷竹簡,送到了蘇澈的身旁。
韓非說:“這些都是諸侯國的國君譴責您的文書,您處死了那些國戚,懲罰了所有的犯法人員後,秦國百姓無不對您俯首稱讚,稱您為明君中的明君,可其他諸侯國的君王們,卻譴責您的暴虐無道。”
“就連那些士人都批判您倒行逆施,不遵守禮制,不應該對國戚動刑。”
蘇澈聽著這話,笑了笑,說:“這些人說得對,我就是暴君,就是暴虐無道之輩。”
“且讓我看看,是誰在譴責我,是哪些人的聲音最大呢?”
韓非說:“其中要數韓國,趙國,以及楚國了。”
這三國牽扯利益最深,伸入秦國的手都被斬斷,自然是又急又氣,他們做夢也沒想到,秦王政一上任就這麼不講武德,這麼狠心,直接將所有外戚勢力全部剿滅。
這是何等的魄力?
要知道,一個君王所能依靠的力量無非就那麼幾種,外戚算是其中一個值得依靠的力量,所謂疏不間親就是這個道理,小秦王剛剛上任,最能依靠的應該是自己的親戚才對。
可誰也沒想到,秦王政根本不依靠國戚的力量,還完全相反,上來就削弱國戚的力量。
在其他君王看來,這行為無異於斬斷自己的手臂,這是何等的愚蠢?
然而蘇澈這麼做,自然有他的理由。
他站起身,對一旁的白起說:“師傅,機會來了,既然他們敢譴責我,那就把他們一個不剩,全部滅掉吧,第一個目標,就是韓國了……”
柿子挑軟的捏。
既然要開始統一六國的行動,那就先對六國中最弱小的韓國開刀吧!
隨後蘇澈蘇澈轉過頭對韓非說:“派遣使者,讓韓王為自己的譴責道歉,否則我就要發兵打他了……”
這話一出。
秦國的使臣立刻將秦王政的話帶到了韓國。
韓國的韓王是韓桓惠王。
這一日韓國朝堂之上。
秦國的使臣傲然站立在這裡,他蔑視著朝堂上的韓王,趾高氣揚的說:“韓王膽敢辱我君主,我君主讓我帶話過來,要麼俯首稱臣,要麼發兵攻之,大軍一到,爾等皆為亡國之人!”
“如何抉擇,就看爾等自己選擇!到時候一切結果,都是咎由自取!”
“勿謂言之不預也!”
這話一出,韓國上下,無不震動,韓王更是慌了,他只是跟風譴責一下,甚至都不敢說太重的話,怎麼就要有亡國之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