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只差這最後一步,但也是最艱難的一步。
許皇后不是王太后心目中的最佳“皇后”人選,宜主也不是。最關鍵的一點是她的出身。畢竟她的父親只是陽阿府上一個小小長使。
宜主有些苦惱,跟耿小凡訴說了多次,耿小凡也無奈,只好跑到陽阿府上求助。
“哼!我這驁弟弟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好好的祖宗規矩,他給壞完了!”陽阿聽完耿小凡的來意,也不在意,埋怨了一句。
“你是說,非軍功不得封侯的規矩吧!怕不是你驁弟弟壞的。呵呵!”耿小凡笑了。
“也對!其實是太后在背後做主。看來事情有些不太好辦。既然前有車,後就該有轍,太后能恩封自己的弟弟們,為什麼不再開恩封一個國舅?說到底,她還是對你那宜主妹妹不放心啊!”
“所以,我這不是找您來求教了嘛!”耿小凡也看的很透徹。
“沒辦法!稍安勿躁等機會吧!”陽阿懶得管這些破事。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您給我指條路,都會有什麼機會?”耿小凡死皮賴臉繼續問。
“讓你宜主妹妹趕快生個龍子,名正言順封后。”
“有些難,有沒有簡單一點的?”耿小凡知道宜主說的很清楚,不願意給漢成帝生孩子,就算是真的生,她怎麼能保證一定是男孩兒?
而且,歷史上漢成帝應該是沒兒子的。
“有!派趙臨出去打仗,拿了軍功,宜主也就有了求封侯的由頭!”
“切!難不成,我還得盼著打仗!”耿小凡撇撇嘴。
“咦!還真不好說!我前些日子聽說有的郡縣時有刁民暴動,你打聽著,有機會了,薦趙臨去一趟,一戰下來,軍功不就有了?”
“真有此事?”耿小凡有些吃驚。
“你這諫議大夫怎麼當的,完全不管朝廷大事?”陽阿衝耿小凡吼了一聲。
“呵呵,你知道,我就是掛個名,一有事,我就躲的遠遠的,我哪知道這些啊!”耿小凡有些不好意思。
隨後,耿小凡仔細打探訊息,發現這個時候的大漢還真是不太平!雖沒有什麼天塌地陷的大事,但零星爆發的小型“農民起義”還真不少!
鴻嘉三年,廣漢郡鄭躬等六十餘人發動起義,攻打官府,釋放囚犯,劫掠武庫,佔領了府郡,連克四縣。鄭躬自稱山君,隊伍短時間發展到近萬人!
耿小凡覺得有些可笑,這些州郡的太守都是幹什麼吃的,幾十人就能佔領官府!他感覺這也應該也就是一夥流寇,雖然有上萬人,但大部分應該是烏合之眾。如果這個時候讓趙臨參與平叛,應該可以輕鬆取勝。
他及時把這個意思傳遞給了宜主,一方面自己在朝堂上舉薦,一面讓宜主私下做漢成帝工作。
沒想到,這個“機會”不止他看到了,朝廷一趕“權貴”子弟也都看到了,紛紛爭搶。搶的人多了,反倒誰也搶不到。朝廷任命河東都尉趙護領兵前去平叛。
宜主有些失望,耿小凡耐心勸,反正還會有別的機會。
沒想到,趙護有些麻痺大意,“剿匪”第一戰竟然被鄭躬設伏擊潰!時值隆冬,實在不便再戰,兩軍暫時對峙。
春節來臨,菲兒和陽阿也都順利生產,陽阿是喜得貴子,兒女雙全,耿小凡卻有些失落,本想要個漂亮女兒的,沒成想菲兒又給自己生了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