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功宴舉辦的很隆重,武帝並未虧待有功之臣,該封賞的封賞。
不管是什麼目的,總之大景的將士們都看到了武帝的胸襟。
喬雲霆治軍有方,軍紀嚴明。
極少出現頂替他人軍功的現象。
這也導致手下的將士對其極其信任和忠心。
武帝並未同意喬雲霆的封王請求,直接任命他為河東道的指揮使。
統管這一帶所有的軍隊。
此戰,喬四郎頭角崢嶸,顯示出了極高的軍事才華,被武帝封為正八品的宣節校尉。
比他老爹的起步要高!
武帝封賞前見過他們,喬雲霆當場表示不樂意讓兒子繼續在軍隊裡面混了。
喬雲霆自己讀書不行,不代表他不想兒子也是個大老粗。
行軍苦呀,他想兒子繼續讀書!
不說考個狀元探花什麼的,就跟二郎那樣考個舉人也不錯呀。
可四郎現在也只是個秀才的功名!
武帝對他的腦回路也是無語了。
你都是郡王了, 只要四郎不作死,別說秀才,就是白身,這輩子的榮華富貴也是享之不盡的。
還想讓兒子考個功名?
還好歹給別人留一條活路吧!
喬四郎也不贊成喬雲霆的想法。
“我不考了,還是把機會留給別人吧。
亂世中,寧為百夫長,不為一書生!
大景現在需要更多的武將上戰場驅除外敵!
陛下,小子想去司州和大哥並肩作戰,早日結束亂世!”
喬雲霆沒想到,兒子不僅不打算跟著自己了,還打算投奔大哥!
他一時氣結:“你這麼任性,你祖母知道麼?”
“知道,祖母說,不趁年輕多四處走走,七老八十就走不動了!
人只有見得多了,才不會執著於一時一事。
待在京城可以做官,卻做不了事。”
“哈哈,雲霆,你還沒你兒子的覺悟高,難得他小小年紀居然如此通透,朕準了!”
武帝一錘定音,決定了喬四郎的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