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頓時明瞭 ,老夫人又要拿出新的賺錢法子了!
順子搶先問道:“老夫人,能不能先往南梁那邊運一批貨。那邊富人多,不差錢!”
梁掌櫃頓時不樂意了。
“老夫那魚滿倉還在京城呢,來吃飯的有錢人更多,可不能都給他。”
“別爭了,都有份!
魚滿倉的大廳裡可能不會配置,但是雅間和後面的書閣是必不可少的。”
喬欣已經決定了,在南梁就推行貴族茶道。
不是達官貴人,富商大賈,豪門鄉紳多麼?
那多辦幾場茶話會,來參加的人一定要身份高貴,有地位,家中富有才能入場。
給他們提供精茶,活水,活火,妙器,怎麼稀缺怎麼來。
到那裡喝的就不是茶了,而是形象和臉面。
這樣才能彰顯那些人的身份和地位,這樣才能讓他們與“凡夫俗子”區分開來。
至於京都麼,既然儒士, 學子多,也好辦呀!
推行雅士茶道!
不是都講究高雅,有所詠懷麼?
行!
那就茶詩寫起來,茶戲唱起來,。
三五好友,以茶會意!
至於能從這品茶中悟出點什麼,那就不關她的事了。
到時候有意的讓人引導他們作詩,再讓人特意收集起來,集體出版歌雅集。
給足了那幫文人騷客的體面,自己的小茶館絕對日日高朋滿座........
誰規定茶道只有一條路可走?
日後茶葉產量上來了,深入千萬百姓家中,那不是還可以創造一條世俗茶道麼?
就在喬欣勾畫新的商業藍圖時,孟會長那裡也在進行一場商會內部的交流。
大家的反應很大,充滿了不解和惶恐。
大家聽了孟會長帶回來的訊息,大多數人都是支援第一個方案,不假思索的選擇把茶葉變現,銀子落袋為安!
“會長,咱們還是直接出售吧!五五分實在是風險太大了。”
“是呀,若是五五分,誰知道結果是怎麼樣的,一切還不是他們說的算。咱們怎麼能和喬家比?”
“雖說知州大人官聲不錯, 可財帛動人心,生意上的事誰說得準?”
這真的不怪他們, 大夥的身價小,底子薄,已經為此事背了一身的債,實在是賭不起。
孟會長並未吭聲,遣散眾人之後,看向坐在上首一直未曾開口的吳縣令,希望他能拿個主意。
自己不瞭解喬家,可吳縣令是從喬家走出來的人總比自己瞭解。
經此一遭,他再也不敢小看自家縣太爺了。
都怪對方上任時太低調了,明明是知州大人的心腹,卻絲毫不張揚。
吳縣令這段時間在安華縣的所為,他都看在眼裡。
對方並非是那種魚肉百姓,貪得無厭之輩。
這項買賣若是成了,對縣令自己也是百利無一害的。
“大人,此事你如看?”
吳縣令臉上的笑很客氣,言論卻是疏離:“生意場上的事, 本官不懂,沒法給你們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