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章緣起天尊開天地

說來繁瑣,內實則簡單,只是陳昂念頭做了一個夢而已。

夢中念頭化為老子開闢的世界,由無明而緣起,便有精神活動,動即為行,精神活動而生意識,意識便認識名色,即種種色相,意識感受色相,便分為三個層次,脫離色相感受,一切精神活動之空,生為無色界,一切意識感受物質的概念,意識感受物質上的一切,即是色相,這便是色界,包括具體的感覺和各種概念,而具體感官感受的感覺,即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官觸覺,便生欲界。

陳昂再睜開眼睛時,那一方混沌已經化為一個完整的宇宙,只在陳昂夢中。

陳昂信手一招,悟空便站立不定,一頭栽入那陳昂所夢的世界中,這世界開闢,乃是陳昂領悟佛法所開,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便是第一根基,諸行無常,意指世間一切事物,皆在剎那間遷流變異,無一常住不變,這到是與唯物主義中,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不謀而同,陳昂領悟無礙,但那第二法印,諸法無我,便是唯心唯物最根本的分歧所在了。

首先分歧在於,人是否能認識世界,陳昂世界觀認為,人是可以研究、認識世界的,這是可知論,而佛法認為,除了‘我’之外,別無他‘我’,除‘我’之外,也無法認識其他任何事情,人能夠認識的,唯有自我,因為意識所感知的其他一切,都是色,相,唯有‘我’,即意識本身,是脫離色相,而能夠讓認識的,所謂修行,就是認識‘我’的過程,這便是諸法無我。

佛陀從認識自我中發現脫離色相之外的空,但他又發現,除了自我之外,其他一切物質,乃至生命都無法去認識,他們的意識永遠不可知,他們色相之外的東西永遠不得得,即一個人只能肯定自我意識的真實,而無法確定和認識其他人的意識,是不是隻是感覺所化,就如缸中之腦,夢中世界。

既然除‘我’之外,一切都是色相,而空在‘我’,那麼就可以認定,世界在‘我’,只要‘我’感知到世界,世界就存在,若是我感知不到世界,那世界就不存在,一切唯心而已。

世間一切,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心動,‘我’動。

既然世界在我,那麼又有問題,我從何而來?此為緣起……佛陀認為,‘我’由無明處來,無明生行——即精神活動,而行生識,即意識,由意識認識名色,即感知世間的色相,先生諸色相背後緣起緣滅的聯絡,即道、空,再生一切物質屬性即色、相,最後才落實各種感官的具體感受,即欲界。

於是有一切觸,即意識和外界的一切接觸。

再由觸生受,對觸的情緒反應。

由受生愛,愛即是慾望,貪愛。

愛生取,再由慾望驅動人的行為,追求。

由取而有,行為追求產生因,由因生果,有生生。

最後死亡,終滅一切。

這個過程便是一切緣起,十二因緣,在陳昂看來,就是意識產生,認識世界的過程,如果把意識看為唯一的真實,那麼就是意識產生,創造世界的過程,陳昂以緣起而創世界,那一枚念頭吞老君開闢二氣,是為心外無我,一切唯心,老君開闢的清濁二氣,自然也不存在,而是陳昂的念頭所感知。

然後行起無名,生識,識生名色,名色生六根,六根生觸,觸生受,受生愛,愛生取,取生有,有生生,生然後死。便是一個世界的輪迴。

梵天一夢而創世界,如是而已。

對於此時的悟空來說,陳昂何嘗不就是梵天?他便在陳昂一夢之中,所有種種感受,皆是欲界所化,一切物質,皆是色相,而大道,亦不過無色天,空不異色,色不異空之空。所有一切,感受,物質屬性,乃至一切事物背後無形存在的規律,都是陳昂意識所化,後面更微妙的行和無明,就是唯有陳昂自己能感知的東西了。

悟空則如被陳昂降維了一般,困入色相之中。如同缸中之腦,資訊世界。

而陳昂則藉此與太清論道,以一個世界為棋局,各施其手,驗證道途,兩人聯手演化世界,驗證彼此所學,卻是聖人論道,動輒以一個世界為棋,對於那個世界的生靈來說,手筆委實大的不可思議,而鍛鍊悟空,叫他明白長生離了超脫之志,向前之心,不過是頑石而已,卻只是順帶的了!

兩人慾化胡為佛,陳昂便以自己領悟的佛法開闢世界,請教太清他所領悟的佛法。同時在這般世界中,陳昂興起則演化宇宙星辰,銀河星系,念頭一動,便有將宇宙化為物質宇宙,以原子為根基,同時將悟空扔到一個科技為主的星球,先以種種科技虐之,然後再封住六識,在這方宇宙重新輪迴,化為學子,讀書到死,做題到死,如此五六次輪迴,才放它離開。

太清真人搖頭笑道:“天尊何必如此為難你那徒弟?叫人笑話。”

“這潑猴不知我好意,當受此劫,敢逃作業,就萬倍還之,才能叫他知道厲害,明白學習使人快樂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