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超哥必須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過,所以就必須表現的和之前一樣,他看他的場,我喝我的酒。
今天沒人陪我,我能自己做主,所以我還是選擇了自己更中意的牛欄山二鍋頭。
其實這酒味道也說不上多好,就是正,喝起來更像酒。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這酒足夠便宜,這樣我即不會佔蔡亮太多便宜,又不會顯得駁他的面子。
當然我這會兒的心思根本不在酒菜上,也不在舞臺的那些偽藝術表演上,我腦子裡盤旋的只有古戲。
我時不時用手機翻查著相關資料,超哥雖然沒啥事幹,但他還是在門口處陪著其他看場子的抽菸聊天,沒過多理會我。
當然,這樣才正常,不管關係多硬,你既然已經在人家手裡混飯吃了,那就得尊重這份工作…起碼看起來要像那麼回事。
酒吧裡的客人越來越多,讓我有些奇怪的是,那個小熙自從超哥恢復記憶後,好像就沒再來過這家酒吧。
超哥會切斷跟那個風塵女子的聯絡,這一點我並不覺得奇怪,奇怪的是,我實在想不出超哥是用什麼辦法讓那姑娘再也不來找他的。
那種女人要是想死纏爛打某個男人的話,不會這麼輕易就放棄吧?
不過既然超哥沒提過,我也懶得問,那種女人不值得多浪費注意力。
有時喧鬧的氣氛和微量的酒精混合在一起,是會對大腦造成正面刺激的,就像此刻,我明顯感覺腦子裡的思路清晰了一些,於是我繼續一邊翻查著手機,一邊努力思索著小區戲曲的謎底。
我想這七段戲既然存有秘密,那他們之間肯定就是有聯絡的…對了,陳中海在還沒看完的情況下就發現了戲曲中的秘密,那是不是說,這七段戲其實隱藏的是同一個秘密?只是按照某種特定節奏,用七次不同的演繹方式來分別表達一次,好讓我們明白這同一個秘密的重要性?
古語有云: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倒好,直接成了“重要的秘密演七遍”。
會是如此嗎?
我開始仔細研究這七段戲裡有沒有雷同的橋段,或者名字相似的角色以及人設。
角色名字…各有不同,有一些看上去好像還附有某種寓意,但是卻看不出不同戲曲中的角色名字有什麼聯絡。
看來可以獨立研究研究這些角色名字的寓意,說不定是從什麼古詩裡選的詞彙,要是順著名字找到相應的古詩,說不定那些古詩裡就有更明白的提示呢。
至於劇情…我仔細對比了一下,越對比越發現,這些戲曲在劇情方面好像還真存在著一定的聯絡。
簡而言之吧,不管這七段故事的大框架是什麼,全都有一條線貫穿始終,那就是感情線,更準確的說是愛情線。
不管是《琵琶記》那種人類與人類的愛情,還是許仙公子跟母蛇精,劉海少爺跟母蛤蟆精這種人與妖之間的愛情,作為每部戲的主角,這些兩口子之間的感情線一直是重頭戲。
甚至就連《打蘆花》這種主題彷彿是在講孝道的戲曲,也沒逃開男主角他那個渣男老爹跟兩任妻子之間的感情糾葛。
愛情?難道這就是王洋要給我傳遞的資訊?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愛情’因素就是在暗示她的藏身之處嗎?那該是指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