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七十八章

姬子啟在太和門外等了很久,駱勳看著他著急的樣子,但是副官也沒過來,於是為了緩解他著急緊張的情緒,站在宮牆上問道:“哎!姬大人和皇后娘娘很熟絡嗎?”

駱勳是宮裡三萬御林軍統帥,官階自然是比姬子啟高的,再加上行軍率兵者大多不拘小節,這樣說話的語氣,也是司空見慣的。

姬子啟抬頭看著駱勳,因為日光太刺眼,只能是稍稍眯著眼睛,拱手說道:“駱將軍何出此言啊?”

駱勳倚靠在城牆上,玩弄著腰間佩劍的劍穗,說道:“我在宮門駐守這麼久,也是第一次見到有官員前來求醫,就直接找皇后娘娘的呢。”

姬子啟說道:“下官來上京不久,對於朝廷後宮規矩不太明晰,只是家中病患實在嚴重,想著找到皇后娘娘能免去許多繁雜的程式,若是有不妥之處,還望將軍明示。”

駱勳笑了笑,說道:“只要皇后娘娘同意了,何來不妥之處,我也只是這麼一說,大人無需放在心上。”

聽聞此話,姬子啟也不再多言,只靜靜等著皇后娘娘派太醫過來。

駱勳也是閒來無事,又說道:“能讓你著急到來請太醫,那個人一定很重要吧?”

姬子啟抬頭看著駱勳,說道:“都是人命啊,下官也請了大夫郎中來看,但是病情罕見,若是能請來太醫,便是事半功倍了。”

“是女人?”駱勳抬眼說道。

宮裡的女子遙遙漫漫度過無數長夜,駱勳守著宮門,也度過了一樣無數個長夜,說真的,很無聊。

姬子啟說道:“家中的一個婢女。”

駱勳見到姬子啟這麼認真嚴肅的樣子,哈哈大笑了兩聲,說道:“若是皇后娘娘知道你要救的是一個婢女,也不知道會不會幫你了。”

姬子啟問道:“將軍為什麼這麼說?婢女的命就不是命嗎?”

在太原郡家中,別人的事情他不知道,但是對待伺候自己的下人,他一直都是以真心換真心,並沒有說自己手握對方的賣身契,就比對方高人一等的感覺,從始至終,他都推崇人人平等的理念。

雖然說這種理念在這樣的環境下難以實行他們有跨過不過的階級和等級制度,但是至少是在姬子啟眼中,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同等重要的。

駱勳被他這麼一問,倒也一時間啞口無言,隨後看了看四周,指著遠處的一個小西門,說道:“你站在下面,可能看不到那扇門,如果我不說,你永遠也不會知道那個小西門。”

姬子啟有一些好奇的順著他手指的地方看了一眼,但是隻能看見飛簷的屋角,什麼都看不到,這一時間他忽然心生感嘆,宮門好高好高。

駱勳繼續說道:“在那個小西門,每天不知道會運出來多少具屍體,他們有的只是額頭髮熱便硬生生的拖到死亡,有的是活生生被累死。太醫院就在宮裡,也會給太監宮女看病,但是為什麼他們還是死了?”

隨後駱勳看著姬子啟,像是在問他這個問題。

姬子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這個問題,這好像是不符合姬子啟認知的一個問題:太醫院明明就在宮中,但是為什麼還有人會因病而死?

姬子啟不說話,他沒辦法回答駱勳的問題。

隨後駱勳笑著說道:“人各有命,宮裡這麼多奴才,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他們食君俸祿,便要忠君之事,也是死得其所。那個婢女遇到你是她的好運氣,姬大人,好人一生平安啊。”

駱勳很少感慨這種事情,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說到這個,卻也生出了一番感慨。

“多謝。”姬子啟不知道應該說一些什麼,於是只能拱手道謝,全當是他在祝自己平安了。

駱勳站在城牆之上,看著姬子啟依舊站在太和門門口等著,聽了自己的話,像是有一些擔心的樣子,擔心皇后娘娘不會出手相助,原說只有官員自己才能得到臺與醫院的救治,這也是體現出了皇恩浩蕩,但是如今他為一婢女而來,確實也是要擔心皇后娘娘會不會為他大費周章了。

駱勳看著這個粉面書生一樣的狀元郎,不禁的開玩笑逗他,說道:“你讀了幾年書啊?怎的一舉就成了狀元郎,看起來這般輕鬆。”

姬子啟在宮門外等也是等著,索性就和他聊了起來:“那將軍呢,是花了幾年才當上御林軍統帥的?我不知將軍其中辛苦,將軍也莫要將我的辛苦隨口道出。”

姬子啟像是有一點認真的樣子,自己寒窗苦讀多年,倒也是詩書讀了百遍有餘,怎麼在外人眼中就成了輕鬆了呢?他不明白。

駱勳看著他這般認真的樣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說道:“我?我也沒有花上幾年的工夫,我家世代為皇上守宮門,我這位置是世襲得來的,剛滿二十便就是御林軍統帥了,我今年二十有餘,父母不在之後,我家那爺爺封為爵位,卻也是一個老年痴呆,他記不清我生日,我便也不過生日了,如今記不得自己多少歲了,這日子過得,就連幾年都忘記了。”

駱勳一口氣說了好多,隨後他依靠著城牆,嘆了一口氣,此時已經入冬了,嘆出來的那一口氣形成了白茫茫的白霧。

隨後駱勳又說道:“只記得我穿上這件衣服的那一年,也是這麼寒冷的季節。”

駱勳三言兩語便道出了自己的寂寞和孤獨,姬子啟也是深有體會,他們同病相憐似的,也是家中別的長輩帶大的,只是姬子啟還記得自己的生辰,不似駱勳活得那般糊塗。

駱勳隨後又笑道:“其實大家都不容易吧,要是我小時候沒有練功,就算是我爺爺讓我來當,我拿著這把佩劍,哪裡敢守的君主在廟堂高坐呢?”

說到這裡,駱勳和姬子啟都不約而同的看向了金鑾殿。

君在廟堂高坐,臣在城外死守。

臣不死,誰敢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