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時間,燕京,一雙滿是血絲的眼睛緊緊盯著電腦螢幕,上面顯示的正是部落格中華的網站後臺。
看著網站不溫不火的訪問量,東方興有些著急。當初他創辦部落格中華,除了受到批評微軟的兩篇稿件被微軟公關刪掉的刺激,就是看準了這個風口,想要在網際網路江湖插旗佔地,自立為王。
2004年,國內網際網路的“門戶之爭”格局已基本確定。心浪、搜虎、網億等入口網站鼎足而立,後來者要分一杯羹付出十倍的投入也未必成功——使用者的慣性是巨大的。
而部落格的崛起,則被認為敲響了入口網站的喪鐘。
但自從2002年創辦部落格中華以來,其發展並沒有像他想象的那麼迅速。雖然匯聚了五湖四海的精英來開設部落格,但是始終沒有辦法“出圈”。
也就是不能突破傳播壁壘,大部分閱讀還是發生在“同溫層”之間。普通網民的流量還是集中在幾大入口網站,部落格的內容再好,也很難被看見。
本來2003年下半年,慕子美自己的打撲克經歷成功讓網站和“部落格”這個概念火了一把,但是還沒到年底,就被有關部門嚴肅警告了。自己不得不刪除了相關文章,封禁了慕子美的賬號。網站流量的增長又放緩了。
尋找能打破壁壘的部落格內容,是他現在最要緊的工作。
忽然,一篇驚悚的文章映入眼簾——是“新理念”還是“新應試”?《新芽》雜誌,請向中國文學謝罪!
本就對傳播有敏銳嗅覺的東方興立刻意識到能起這樣標題的作者肯定不簡單,一看ID,午夜潮汐?不認識,畢竟才註冊兩天。
3000多字的文章,很快就看完了。東方興緊緊握住了拳頭——這就是他要找的破壁之作!
無論是話題性,還是觀點的尖銳程度,還是文筆的把控,都是上上之選。
唯一的疑慮,就是這個作者是一時興起發的文章,還是打算持續創作。說起來現在全國註冊的部落格數量有300萬,實際上大部分帳戶都是三分鐘熱度,有的甚至註冊完一篇文章都沒發過。剩下能保持更新的部落格,平均的更新頻率也非常低。
如果自己投入資源,扶持了一個流星般劃過的部落格,不能產生持續的點選量收益,那就白費勁了。
正當他疑慮間,後臺提示使用者“午夜潮汐”又更新了——二問《新芽》:多少文學青年的蘸血饅頭才能餵飽你們?
點開檢視,從標題到內容,一如既往地犀利,簡直是把《新芽》雜誌辦比賽那點小心思,全部曝光在太陽底下,任人觀賞。
東方興以為這個“午夜潮汐”和《新芽》雜誌的某些人是不是有私人恩怨。
不能再猶豫了。因為是新部落格,沒有讀者累積,所以在自然狀態下,閱讀量肯定很低。如果不扶持,這個作者乾脆不寫了,自己不是白白丟失了一個能吸引點選的磁石?
東方興是個執行力很強的人,一旦決定,就會立刻行動。他首先把這兩篇文章都作為部落格中華的首頁推薦,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而且把標題加粗加濃了。
然後透過“午夜潮汐”的註冊資訊,給他的郵箱傳送了一封郵件,告訴他自己很欣賞這兩篇文章展現出來的觀點,鼓勵“午夜潮汐”繼續創作,穩定更新,自己也會給予強有力的支援。
做完這一切,東方興才放心地去睡覺了。
而星期五一早,這兩篇文章,在上海的《新芽》雜誌社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浪花。
雜誌主編趙常田剛到辦公室,編委李啟剛就敲響了他辦公室的門。
“主編,你看看這兩篇文章。”李啟剛把一疊列印稿放在趙常田的面前。
“哦?是什麼投稿嗎?你自己審不了?”趙常田有些好奇,拿起稿子就閱讀起來。
剛看到標題,他的眉頭就皺了起來,越看到後面,臉色就越難看。兩篇文稿加起來不到7000字,身為資深作家、編輯的趙常田很快看完了,把稿子往桌子上一拍:
“簡直豈有此理!這是,這是對我們雜誌的汙衊!啟剛,你從哪裡看到的?”
“這是負責網路的小王昨天晚上在網上的論壇看到的,他覺得很重要,就列印出來了。今天早上給我看了,我覺得事情有點嚴重,就過來找您了。”
“嚴重?這兩篇稿子發在哪裡了?這個‘午夜潮汐’的是誰?”
“我讓小王查了,是一個沒註冊多久的賬號,具體是誰不清楚。文章主要發在部落格中華,還有大榕樹、東祠衚衕、天涯這些論壇上面。有些論壇的討論據說都快上千條了。”
“才這麼兩天就上千條?第六屆大賽的複賽下週就開始,這種文章如果在社會上流傳,很可能會衝擊新理念大賽的正常開展!一定要想辦法消除影響。”
“找您之前我想好了,大榕樹、東祠衚衕相關板塊的負責人,都是我們文壇圈子裡的,和我們都有過一些合作,打電話過去說說應該能把帖子刪除。部落格中華和天涯雖然不認識裡面的負責人,但是找找關係應該也能解決。”
“就這麼辦,一定要儘快解決。實在不行,找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