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五章 風從海上來

張潮一臉懵圈,雙方艱難溝通了許久,那個記者才說清了原委——

前幾天,港島的《明報》刊載了一篇記者對嶺南學院中文系教授、院長徐子東的訪談。在訪談中徐子東提到了從今年開始,嶺院也將效仿港中文(1998年起)、港大(2003年起),開始在內地招生;而港島大學相比內地大學,一大優勢就是比較靈活的招收條件,高考成績不是死門檻。

他特別提到了張潮,說像張潮這樣雖然偏科,但已經有了一定文學成就的內地高中生,完全有資格被嶺院錄取,只要張潮提出申請,他一定會極力在校董會中斡旋、促成此事。

徐子東認為,張潮的兩部小說證明他具有一種罕見的文學能力,就是能橫跨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嶺院中文系的優勢就是現當代文學研究,張潮如果能來就讀,那嶺院不僅能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他本身也可以讓中文系的同學研究。

天底下有幾個中文系有機會讓學生這麼近距離觀察一個將來可能名留文學史的作家是如何學習、成長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

隨後港大、港中文的文學院系也陸續表示,如果像張潮這樣的高考生願意報它們的志願,經過資格稽核後,是可以考慮破格錄取的。

2004年很多紙媒和網媒是不同步的,港島又與內地有資訊差,所以等張潮接到這個記者電話的時候,已經是好幾天後了,讓他頗有種喜從天降的感覺。

倒不是張潮有多想去港島讀大學,一來他知道港島的大學這些年正在和內地高校瘋搶生源,動輒給省狀元開出百萬獎學金的優厚條件,破格招收他更多是千金買馬骨的手段;二來去港島上大學,意味著未來幾年都將遠離中華文化的中心地帶,偏安一隅,對於自己發展文學事業還是有影響的。

但是他確實非常感激徐子東,沒想到在“將將三人行”的一面之緣,竟然讓他肯如此出手相助。

不過就是徐子東的切入角度有點怪怪的——

到時候有人問:“你去港島上大學,研究什麼?”

張潮怎麼回答?“被研究……”

言歸正傳——此事妙就妙在是港島大學、港島媒體提出的,張潮事先並不知情。

自從張潮三篇文章戳破“新理念作文大賽”的虎皮,斷了“一篇作文上大學”的路後,關於他自己要不要上大學、怎麼上大學的問題,就陷入了一個讓張潮自己以及想幫他的人都很尷尬的境地。

哪個內地媒體也不願意提這個話茬,哪個內地大學也不敢放這個風。

張潮自己就更別說了,但凡要是漏出一點兒想靠文學成就上大學的意思,那迎接他的必然是鋪天蓋地“又當又立”的輿論反噬。

但港島的大學就不一樣了,人家自有其辦學理念和招生標準,不佔用內地的錄取名額,也從來沒參與過之前“新理念作文大賽”的輿論風波。自然可以被預設為是排除了利害關係,完全從愛才角度才特招張潮的。

有些經,還真得外來的和尚先念,其他人才好開口。

張潮此時做了一個無比正確又堅決的決定,他對那位記者說道:

“我也是剛知道此事。我正專心備戰高考,所以沒有看法,抱歉。但是您可以和內地的同行們交流一下。”

掛了電話,張潮交代周主任最近一段時間他不接任何採訪電話,一個都不接——

“我要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