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潮的籤售持續了近5個小時,直到圖書館方面來人警告再不結束就把大廳的燈給關了,Simon&Schuster出版社方面才戀戀不捨地截斷了排隊的人群,然後又花了20分鐘“收尾”。
張潮一口氣簽出去上千本書,別說手了,眼睛都開始認不出“張潮”這兩個字了,只覺得特別陌生,彷彿和自己無關一樣。
等回到了後臺,一口氣喝下一大杯咖啡,在咖啡因的刺激下,大腦才勉強擺脫了麻木的狀態。
他實在沒想到美國的讀者比國內的還要熱情!
大衛·米勒小心翼翼地道:“張,有沒有興趣去波士頓、芝加哥,還有舊金山,各自再簽上一場?”
張潮連忙把手一擺,拒絕道:“不去……”然後又一臉嚴肅地道:“作家,還是要保持神秘感一點好!”
所有人:“……”啊對對對,你現在說什麼都對!
艾麗絲·梅休則問道:“張,你在釋出會上說的那個網站,我們出版社很感興趣……”
張潮裝作聽不懂,道:“那可以讓你們的書評人到上面去開號啦,歡迎!今晚12點過後,網站就正式上線了!”
艾麗絲·梅休不甘心,繼續問道:“我的意思是,運營這樣一個網站成本是非常高昂的,Simon&Schuster可以……”
張潮微笑著看著老太太,道:“你對Simon&Schuster這麼沒有信心嗎?”
艾麗絲·梅休:“嗯!?”
&non&Schuster支付給我的版稅還是非常豐厚的,當然還有蘭登書屋方面……嗯,我想還是可是支撐它執行一段時間的。
等錢不夠了再說嘛!”
見艾麗絲·梅休還想說什麼,張潮連忙道:“好了,我真的累了。咱們這次的旅程也圓滿結束了!感謝Simon&Schuster和兩位的精心準備,一路上我基本還是愉快的。”
艾麗絲·梅休只能作罷,滿眼遺憾地看張潮上了車。
到了車上,許蕊雅才問張潮道:“怎麼「微博網」這麼快就上線了,嚇了我一跳。不是說等到回國再發布嗎?”
張潮在離開「潮汐文化」前籌備的最後一個專案,就是剛剛釋出的「微博」,只有參與了最後一次會議的幾人知道。也算是他送給眾人的“禮物”。
「潮汐文化」要想在他離開以後,還能不斷擴張影響力,成長為頂尖的文化運營品牌,僅僅靠幾個暢銷書作者、幾部影視劇或者動漫產品,後勁還是不足。
有了「微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輿論和宣傳方面的主動權。
不過當時定下的計劃是等張潮在美國的節目與籤售大獲成功以後,挾此聲勢回國釋出。畢竟這個網站運營的重點區域還是在國內。
張潮解釋道:“這是我在結束「加州和風號」的旅程以後做的決定。有了《美國印度人報》反向造勢以後,時機就已經成熟了。
如果等回到國內,熱度反而會下降,到時候效果就沒有這麼好了。”
許蕊雅還是有些擔心,道:“會不會有些倉促了?我們前期做的一些準備還沒有……”
張潮笑著安慰她道:“放心,我安排好了。今晚你們就守著電腦,一定有驚喜。”
蘇珊在一旁插話道:“我要做第一個註冊的美國人!”
張潮道:“可以試試看——不過你成功的機率不大哦!”
幾人說說笑笑,不知不覺,車已經到了酒店門口。
就像剛剛圖書館張潮對艾麗絲·梅休說的那樣,這次他來美國的工作已經結束了。接下來許蕊雅會先回在美國的父母那邊幾天,然後再去洛杉磯和馬伯慵呆上一陣。
蘇珊則迴歸她專欄撰稿人的生活,這幾天的經歷足夠她再寫出一篇有關張潮的深度報道——張潮要求至少標題要給他稽核。
張潮則還會在紐約呆上幾天,為自己的新《原鄉》取取材。畢竟不同年代的美國華人生活與思想是截然不同的,他想要再走訪走訪。
至於住的話,就可以搬到黃傑夫購置的另一處基地——位於布魯克林區的一套公寓。
不過剛到酒店的前臺,張潮就被大堂經理叫住了:“張先生,這裡有一份你的請柬!來人和我說,請務必親手交給你。”
張潮有些納悶地從他戴著白手套的手裡接過了一個信封,淡金色的絲綢紙封皮手感厚實、沉穩,用大紅色的蠟封封緘,蠟封上的徽章是一個大寫的花體“T”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