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3章 如火如荼,不可阻擋

電話那頭的張潮嘆了一口,心想自己“離開”以後大家到底行不行啊……正準備做出指示,只聽電話那頭的雙學濤道:“趕緊準備一份道歉宣告,網站重新上線以後放在最上面,然後再發給各大媒體啊!”

張潮聞言頓時大感欣慰,想不到看起來最木訥的雙學濤都變得這麼機靈,一句“孺子可教”好險沒有脫口而出,臨時改口道:“學濤辦事,我放心。萬東你聽他的!”

李萬東看看雙學濤,又看看手裡的電話聽筒,嘟囔了一句:“你們文化人……”乖乖地安排宕機事宜去了。

張潮掛掉電話,回到臥室,四肢一張,癱在了大床上。

此時他已經來到了黃傑夫購買的公寓處。這處公寓位於布魯克林的高地區,面積有1800英尺,大概160平方米,擁有3間臥室,1個小型書房,此外客餐廳、廚房自然應有盡有,家電、傢俱也配備齊全。

雖然現在布魯克林的房價也在上漲,但是和曼哈頓相比仍然非常有價效比。在次貸危機的影響下,這套房子的總花費大概是150萬美元,並且有不小的升值潛力。

不過張潮現在管不了這麼多,忙了一天的他只想睡覺,把腦袋往枕頭裡一塞,不到3分鐘,就響起了微微的鼾聲。

張潮可以安睡,但很多和他有關的人卻不能。

最緊張的當然是「潮汐文化」裡的眾人。這次上線本來就十分匆忙,有些功能還沒有完全實現,但是既然張潮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那大家自然無條件相信。

選擇宕機容易,但是什麼時候恢復上線,這個時間把握就很關鍵了。

恢復早了,網友沒有那種“失而復得”的欣喜感;恢復晚了,網友又會認為今天大概上不去了從而放棄,人氣就散了。

所以李萬東帶領著IT技術組的成員,緊緊盯著後臺資料,一定要在大家情緒凝聚的最高點還未“潰散”的時候,將「微博」恢復上線。

與此同時,心浪的新聞部門也接到了一份來自「潮汐文化」的通稿,上面用無比誠懇的語言寫道:

“由於中美兩國的讀者太過熱情,「微博」的瞬間訪問量達到了千萬級別,我們的伺服器不堪重負……”

新聞部門當然不敢擅作主張,而是把「微博」宕機的訊息和致歉函通稿一併發給了陳童,請求指示,要不要跟進這條新聞。

陳童此刻也正坐在電腦前,螢幕是煞白的「404錯誤頁面」:很抱歉,您要訪問的頁面不存在……

雖然他無法看到「潮汐文化」的後臺資料,但是豐富的網際網路產品運營經驗告訴他,在“404”前,「微博」的註冊使用者不會少於5萬。

這個數字比2年多前「心浪部落格」剛剛上線時的資料還要高,簡直不可思議。

除了「微博」同時打通了中美兩國的讀者使用者以外,肯定還有原因——陳童想了半天,再仔細回想“404”前那數以千計的普通讀者的書評,忽然發現自己之前思維的一個盲點——

他認為140個字元的限制,會制約使用者的表達發揮,導致大家對註冊「微博」發書評、書單不感興趣。

但反過來想,140個字元的限制,也解放了更多本就不想長篇大論的網民,讓他們可以用最簡短的文字分享自己的心情。

傳統的「部落格」,大家一想起來,就是少則幾百字,多則幾千字的文章,還要排版、配圖,雖然深度和豐富程度都比這單薄的140個字元強,但對想放鬆一下的人們來說,還是太沉重了。

「微博」則近乎於“強制”地卸下了這份枷鎖,讓所有人都能用輕鬆的心態來交流閱讀體驗。

簡潔的頁面,簡單、基礎的“關注”“評論”功能,也與現在功能越來越複雜的網頁產品設計趨勢背道而馳,所以就連在小小的手機螢幕上觀看,都不會產生視覺疲勞。

「微博」實際上成了一個大型的社交平臺,一個以“閱讀”為紐帶的、高度垂直化的社交平臺,如果運營上不出大問題,陳童直覺告訴他——「微博」的使用者黏度將會非常高。

這不就是心浪夢寐以求的切入“網路社交”的機會嗎?明明就放在眼前,自己怎麼就沒看出來呢……

如果「潮汐文化」藉機再推出JAVA系統、塞班系統的「手機微博」,像「手機QQ」那樣,那別說心浪自己了,企鵝怕不是都要抖三抖?

懊悔不已的陳童使勁兒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發出了不明所以的低吟聲。

恰好新聞部門來請示是否根據「微博」宕機的新聞,更讓他感覺被一股什麼力量架在火堆上烤——不報道,肯定會被笑話是睜眼瞎,網易、搜狐不跟進落井下石才怪了;

報道了,放顯眼位置,無疑是給自家部落格的強敵煽風點火;放犄角旮旯,還是會被笑小氣吧唧。

思來想去,陳童抄起自己的膝上型電腦,推開了CEO曹國維的辦公門,第一句話就是:“我錯了,我檢討……”

當然,「微博」帶來的更多是機遇,而非危機——比如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