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雖和朕沒有干係,在此之前,朕也不曾聽到半點風聲,可二郎不見得這麼想啊。”
“你想啊裴寂,這李孝常他在京裡能有什麼人脈?他憑什麼能唆使那麼多人跟著他搞兵變?”
“還有我李氏宗親的反應也奇怪,即便我李氏族人對二郎一些行事風格有些不滿,卻也萬沒理由去支援一個外人來逼宮造反的道理,這件事不管從哪方面想,動機的矛頭都指向了朕。”
“只有朕才有這個能力和號召力,朕......”李淵愈想愈不安。
“太上皇,若陛下真想對你幹什麼,就不會在除夕宴上、對著群臣說出來,說句大不敬的話,別說這事真和您一點關係都沒有,即便有,陛下也不會對您怎麼樣。”
“陛下是個很愛惜羽毛的人,他上位的時間還不久,上位之初的路程本就十分血腥,他絕不會在這個時候再因孝道之事給自己添上什麼汙名。”
“不僅是現在,即便是在未來,只要太上皇您不危及他的地位和安危,他都不會對您做什麼。”裴寂看了李淵一眼,一臉認真的開口道。
裴寂是個真正的聰明人,秦王沒上位之前,他因和劉文靜不睦而得罪了李世民,便一直是站在李淵和李建成這邊的,希望能幫著他們把李世民打壓下去。
後來發現這李世民實在太厲害,李淵和李建成父子連手,再加上一個齊王,還是鬥不過李世民。
玄武門之事發生後,他幾乎想都沒想,第一個站出來表示支援李世民。
李世民雖然很不喜歡這個人,但憑著裴寂和李淵的關係,還有他的識時務,李世民都不能對他幹什麼。
不僅不能幹什麼,李世民上位後還封了裴寂為司空,賜實封五百戶,將他高高供起。
當然,裴寂雖擁有司空之名,也擁有實祿,卻無實職,朝事幾乎沒有他參與的份,他也很識時務,從來不跑到李世民面前礙他的眼。
李世民不召他,他便不出現,有空就到太極宮陪著太上皇李淵說話,現聽了太上皇的擔憂,不敢胡亂挑撥,而是誠心誠意的幫著他分析問題。
裴寂和李淵的談話很快就傳到了李世民的耳中,他聽完之後只淡淡的道了一句:“裴寂此人雖無大材,品行也不甚出眾,但卻不失為一個聰明人。”
開朝之後,他著三省六部,共同核查李孝常謀反一下,經過半個余月的查證,被牽扯進來的各方勢力都被清查了出來,錄成卷宗,呈到了李世民的御案前。
李世民雖在讓人核查之前,心裡就有了不好的預感,可當卷宗呈到他面前的時候,他仍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整個關隴貴族,李家宗親,還有無忌和皇后家的族人,被牽連進來的不計其數。
甚至連長孫順德和劉宏基這樣的重臣、寵臣都和此事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瓜葛......
李世民手裡握著這份卷宗,只覺通體發涼,滿心疲憊,他一個人靜靜的坐在御書房裡,足足過了一個時辰,才讓王德去召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
受召的長孫無忌、房玄齡和杜如晦走到御書房門口的時候碰上了,幾人彼此對視了一眼,旋即就斂下視線,滿腹心事的走了進去。
“見過陛下,陛下聖安。”三人進來之後,先朝李世民先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