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七十、叔嫂相見

貞觀四年四月,北伐勝利之後突厥各部皆上書表示願意歸附。

李世民為了如何妥善處理這個問題,召所有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進行商議討論。

多數朝臣的意見是:將他們遷徙河南,散居於各州縣,教他們耕種拓荒,一應風俗習慣都以漢人標準要求,使之久而化為漢。

文彥博的意見與大家有些不同,因他在北地居住過不短的時間,對突厥人的心性十分了解。

胡人與漢人習俗不同,若讓他們與漢人混居,彼此很容易產生矛盾摩擦。

他主張效仿建武帝劉秀對歸漢匈奴的安置辦法,置匈奴於五原塞下,即把突厥安置在河南朔方、雲中等地。

委任他們原先的首領為當地都督郡守,再派漢官輔助教化,如此一來,既可以填充這些地方沒有人口的空虛,二則示朝廷對他們的真心接納和無猜忌之心。

但溫彥博的主張遭到秘書監魏徵的激烈反對,他認為突厥自古為患,難以管理,若將其遷於內地,等於心腹之疾,養獸自遺患也,主張將這部分人仍然置於邊疆,使之“居其舊土”。

溫彥博堅持己見,主張以德懷之,他說教其禮法,選其酋首,遣居懷德,何患之有?

溫彥博提出的安置突厥辦法的實質,是以尊重突厥族的生產方式、風俗習慣為基點,給予突厥族以某種限度的自治權力,顯然是在團結的基礎上,採取開明的民族同化政策。

經過近一月的激烈探討,李世民最後採納了溫彥博的建議,同時略作變動,他下令命數十萬戶突厥族遷入中原。

其中三萬遷入長安,餘者散於幽州至靈州一帶安置,任命突厥本族首領為都督或刺史,統帥原來部眾,又挑選突厥族部分貴族來京擔任武職。

其中五品以上的將軍、中郎將約有百餘人,這些措施的實施對當時以突厥為首的少數民族產生了良好的效果與深刻的影響。

處理了這一系列的問題後,李世民心情大好,趨著天氣尚不是太熱,去玉華山打了一趟獵,歸來的時候路過長樂門,想起住在裡面的長嫂和弟媳,不由自主的勒住了韁繩。

“陛下怎麼了?”隨行的尉遲敬德有些不解的問了一句。

“息王妃和曹王妃都是住在這裡吧?”李世民沒有理會尉遲敬德,卻是轉首問了身邊的一名近衛一句。

“是。”近衛答道。

“你們先回去吧,我去看看嫂嫂她們。”李世民朝隨行的幾名將領擺了擺手,讓他們先行回去,自己則翻身下馬,朝著長樂門走去,幾名近衛緊跟在他身後。

尉遲敬德等對望了一眼,很聰明的沒有介面,悄然離去。

此時離玄武門已經過去差不多五年,在這五年中,李世民一次都沒有見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遺霜,大概是覺得無顏相對。

如今突厥平靜,萬國來朝,他再見嫂嫂,弟媳和侄女們,內心大概不會再有什麼尷尬了。

總之,這都是皇傢俬事,與他們這些做臣子的沒有干係。

長樂門內很安靜,門口的守衛突然看到聖駕,都吃了一驚,齊齊躬身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