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附近的餐館隨便吃了點,別說,這青柳學院附近,不但小院子多,學子多,就連蒼蠅小館子也多。
在這附近租房子的學子,都不是南志縣的人,多是周圍鎮上或村裡的學子,家裡有錢供他們上學,但是在自己的家鄉,又沒有好的學院好的夫子。
讀書不易,筆墨紙硯,衣食住行,樣樣都要花錢,很多學子的背後,是全家老小,甚至是全族人一起供養。
這全家老小,可不單單隻有爹孃,可能是爺爺奶奶,爹孃,叔伯,甚至兄嫂弟妹等,供養一個讀書人出來。
父母在,不分家,大家賺的錢全都在長輩手裡,然後用來供養一個最會讀書,最可能讀書出人頭地的孩子。
但凡這個孩子成功了,就能拉扯全家。
這是在當下很常見的行為,只不過林禾他們早早分家了,所以才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否則的話,現在可能也是這其中一員。
言歸正傳,因為青柳學院的存在,附近很多租房讀書的學子,他們不會做飯不會洗衣,一般都是兩三個人一起,找個嬸子幫忙做飯洗掃。
同樣的,周圍的小飯館自然也多了起來,味道不錯,價格也不是很貴,至少這幾天,他們的糧食還沒送來之前,可以不用跑太遠吃飯了。
這段時間天黑得早,等吃完飯街上就沒多少人了,好在他們出來時,提前準備了燈籠,倒是不用摸黑回家。
若是在主街那邊的話,很多酒樓客棧等商鋪,晚上會掛一串燈籠,一是招牌,可以給客人指路,還能給街上的行人照明。
不過不管是油燈還是蠟燭,都是很珍貴的東西,所以只有生意比較好的店鋪才捨得這樣做。
當然了,因為宵禁的緣故,這樣的情形,也不會持續太久就是了。
一家人慢慢悠悠的往家走,路上還能聽到兩邊的院子裡,隱約有讀書聲傳出來。
林禾聽著,覺得很滿意:“這學習環境不錯啊,以前住客棧的時候,晚上可不會這麼安靜。”
李長輝點頭:“確實,周圍全都是用心好學的人,再沒有上進心的人,也不好意思偷懶了。”
李安李皓兄弟倆,打著燈籠走在前面,一直在嘀嘀咕咕的,李瑜跟在爹孃身旁,聽到爹孃的話,若有所思。
不過林禾和李長輝並沒有注意到,轉而又說起了明天干活的事情。
下午李長輝已經去糧莊打過招呼了,明天一早,先送兩百斤粗糧,還有蠶豆黃豆綠豆豌豆等,各五十斤,送到南城外的李宅。
另外還去木匠行問了,目前可以找到十來個木匠,明天上午去新家看看面積和需要的東西,然後再定材料和木匠,至於工錢,也要明天看好了才知道。
做飯的嬸子也讓牙行的夥計幫忙找了,三個人,做一頓飯每人十文錢,管飯。
地裡幹活的五十人,木匠十來個,三個嬸子做飯完全夠了,做菜的數量不需要太多,分量足就可以了。
林禾不是聖人,自然不會做出因為什麼可憐大家生存辛苦,就多給工錢白送錢之類的事情。
工錢都是比照旁人一樣的,但是在飯菜上,可以稍微好一點,至少提供足夠填飽肚子的一頓飯。
甚至在永和鎮的時候,幹活最累最忙的那幾天,或是長期幹活的人,每個月都會特意殺只雞或兔子,或是買點肉給大家補補。
這在好多人家一年到頭,都捨不得吃兩回肉的地方,可謂已經是大手筆了。
比照在別人家幹活,給李家幹活,確實是好得多。
但如果過於顯眼的話,怕也落不得好,尤其是可能還會被旁人排擠,畢竟虛要找人幹活的不少,總不能自己去做那出頭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