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零八章: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

【無論是譚綸、戚繼光,還是王崇古、方逢時,都多次被人彈劾,而隆慶始終不改初衷。】

【對他們正確的主張,即使有人非議也支援到底。】

【譚、戚曾提出在居庸關、山海關間修建三千座墩臺,加強邊塞的防守,他當即批准。】

【這是明朝繼成化後又一次修長城。】

【而在建臺過程中,流言四起,都說建臺無用,譚、戚對此也惶恐不安不知所措。】

【隆慶皇帝則去信明確表示自己不會改變決定,於是流言始得平息,墩臺終得修成。】

【這才有了王崇古、譚綸、戚繼光等都能注重練兵,使得邊防守禦具備的結果。】

【張居正在提出“大閱”時也被言官非議,隆慶則力排眾議,才有了大閱和京營整頓。】

【評價A級·得四分】

……

大唐。

李世民一時也看不出隆慶的底色究竟是什麼樣子。

但對標嘉靖用人那種忽智忽愚、忽功忽罪的態度。

隆慶的確更高明一些。

“可惜壽命不長。”

大明皇帝的折騰功力其實不下宋朝皇帝。

不同的是,宋朝是有目標的折騰。

大明的折騰很多時候很無意義。

“中興之主,是名副其實的。”

……

大清·康熙時期

“隆慶皇帝,有齊桓之風。”

康熙捧著銅紋手爐,由衷感嘆著。

“當時的大明王朝可以說是人才濟濟。”

“文有高拱、張居正、海瑞。”

“武有譚綸、戚繼光、李成梁。”

“而明穆宗也能對大臣禮遇謙讓,用人不疑,放手讓他的臣子去發揮才能,給了他們發展的空間。”

“張居正說明穆宗是承之以寬厚,躬修玄默。”

“確實啊,穆宗是正德朝之後歷代明帝中最謙和的了。”

胤礽品著這句話。

的確,前面是有些變態的明世宗,之後是一個在偏激的明神宗。

只有明靜、寬仁的明穆宗才讓大臣們有足夠的空間來施展抱負。

隆慶一朝,雖只六年,確真是一個太平盛世。

……

【後世影響:開海禁,世界進入以白銀為結算的貿易體系。】

【嘉靖的兒子,萬曆的爹。】

【隆慶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