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

時間過得很。

可是再短的時間裡,也足以發生足夠多的事情,短短半個月,就發生了許多足以改變天下局勢的事情。

首先是江南,在醞釀了很久,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後,那些蟄伏已久計程車族們終於跳了出來,包括王,顧,庾,陸等等所有的豪門大族,全部站出來,對於暫時形成聯盟的謝家和桓家發動了總攻。

理由也很簡單,因為謝家和桓家主導的軍隊打贏了淝水之戰,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且藉助戰爭,他們趁機整合了軍隊的勢力,並且控制了很多要害地段,不論在民間,還是在官場或者軍隊,謝安桓衝的聯盟,都是太過強大。

而自古以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更何況是在殘酷的政治角鬥場上,各大族早就不滿於兩家的聯盟了,更對於謝安把持相位安插子侄非常不滿,他們卻忘了,自己當權的時候乾的可比謝安過分多了。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就算是任人唯親,謝安的子侄們,謝石謝玄好歹都是名副其實,可堪大用,桓沖和年輕的桓玄也算是不錯,但是他們的子侄,除了有高貴的血統和家族的支援,其他幾乎是一無是處,不然,怎麼會先丟掉北方,再連戰連敗,直到沒辦法了,才把謝安給請出山來呢?

但是這些事情已經不重要了,如今各方力量已經迫不及待的要把謝安拉下臺了,而理由就是北伐的失敗。

他們的藉口也很冠冕堂皇,淝水之戰打贏了,當然很好,可是正因為這麼艱難的淝水之戰都打贏了,後面本該勢如破竹的北伐,居然打成那個樣子,三路大軍都有不小損失,莫忘了,三路大軍可就是你們二家的人統帥的,你們逆風仗打得贏,順風的卻打不贏,這是什麼道理。

這還算好的,更有甚者,就有人提出了駭人聽聞的陰謀論了,比如說,謝安當然知道趁此機會北伐,就算不能推翻苻堅,但起碼也能收復大部分國土,可是這樣一來,收復之後怎麼辦,謝家還能有如此的榮耀麼,那些虛的或許有,可是哪裡比得上現在大權在握,天下蒼生都期待來的痛。

只要苻堅還在,秦帝國還在,謝安就是不可或缺的,天下就必須得依靠著他,換句話說,這就叫養寇自重了。

這些個蛀蟲一般的人,保家衛國沒甚本事,可是政治鬥爭可是個頂個的高手,他們當然不會忘了使用輿論工具,很,茶樓酒肆,妓院街頭,就開始流傳這些傳言。

而且更讓人膽戰心驚的是,這些流言流傳極,甚至超過了幕後黑手們的預期,道理很簡單,這個邏輯正是廣大普通百姓們心中所想的那樣。

謝丞相文能安國,武能定邦,子侄們又是個個高才,而且兵權財權在握,卻也當不了皇帝,那麼這麼做,不是很正常麼,戲文裡不都是這麼演得麼。

而民間的輿論一旦沸騰,從來又是朝廷爭鬥的利器,畢竟在明面上,沒有誰敢不尊重民意。

而他們鬥爭的開端,便拿劉裕開刀。

由於之前,他們已經鬧過一次了,那時候謝家出面,把劉裕保了下來,本來以為已經沒事了,因此謝家上下都沒有注意到這兒,連老謀深算的謝安都沒有想到。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從來是鬥爭裡最重要的一環,而他們上次攻擊劉裕,主要是糾纏於劉裕是不是算立功,而這事兒實在辦的太不地道,太不乾淨,因此雖然聲勢浩大,卻並沒有多大的影響,謝安也只是付諸一笑。

但是這一次,顯然反對勢力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劉裕主動拜會謝安後一天,一個之前並不有名的官員,江州司馬許偉,上書天子,彈劾劉裕。

這份奏疏其實文采很一般,估計也不可能成為千古名疏,也不像某些人那樣,彈劾人一下子就列了幾十款大罪,而是很短的一篇千字文。

彈劾劉裕,自然是要列罪狀,簡單說這封奏疏給劉裕安了四樁罪。

第一樁,是說劉裕雖然父親曾經是小官,可是父親死後劉裕和姐姐就在淪陷區生活,長期和敵人生活在一起,據說氐人的話,鮮卑語,匈奴語,都比官話說得好,而且大部分朋友,都是胡人,這樣一個人,居然成了朝廷的高階軍官,手握天下最精銳的北府軍,而謝安,謝玄,作為主帥和主管軍官,居然讓這樣的人在短短几年之中,就從平民混成了軍人,再當了軍官,參事,並且一路擢拔,實在是有違常理,這樣的事情,他許偉實在是看不懂。

第二樁罪狀,是劉裕的姐姐,現在還在敵人佔據的涼州活動,有人親眼在姑臧看見了她,而這樣一個唯一親人都不在國內的主要將軍,能夠被信任嗎?

第三樁罪狀,是劉裕在率軍撤離的時候,敵人的追擊部隊,不追,不退,就是死死跟住了劉裕,許偉說,自己不懂軍事,可是追擊的話,如果有利就當追上去打仗,如果不能追也該退卻,那麼綴上,卻打也不打,退也不退,實在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