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數日,兩道朝廷詔令傳達至宣府鎮城。
第一道詔令是調山西右參政、分守口北道王象乾為右僉都御史、宣府巡撫。
注意這是調,不是升。明面上看,王象乾似乎由一位從三品參政變成了四品巡撫,還降了一級。
至於王象乾為什麼還如此興奮,只能說這就是大明國情,四品巡撫比三品參政更大。
當然朝廷這樣安排也是有原因的,王象乾剛升到從三品沒半月,立刻又升三品,就有點太兒戲了,以後很容易升無可升。
但以目前的局勢來看,巡撫似乎又非王象乾莫屬。
一幫老官僚們在這種問題上,總能想到折衷辦法,就這樣搞了個明降實升的操作。
反正巡撫只是差遣,本官既可以是三品,又可以是四品,就先讓王象乾回四品重造算了。
第二道詔令就是,命巡閱宣府鎮欽差林泰來趕赴張家口堡邊牆,主持冊封北虜右翼哈喇慎部酋長白忽臺為都督同知的儀式。
張家口堡距離宣府鎮城距離只有六十里,縱馬半個多時辰就到了,目前算是宣府鎮最重要的關口之一。
本來林泰來就想過,要去張家口堡馬市那邊巡視。如今得了朝廷主持冊封的詔令,就更要早點去張家口堡看看。
主要是先熟悉一下地理環境,萬一有人自恃兵強馬壯想強搶民男時,起碼知道怎麼撤退。
這日,在已經變身為巡撫的王象乾的陪同下,林欽差前往張家口堡視察工作。
張家口堡坐落在群山環繞的谷底,距離邊牆只有七里。
如果北虜想從東、西太平山之間的山口進入內地,張家口堡就是必經之地。
張家口堡肯定也建有城牆,周長四五里左右,比宣府鎮城小得多了。
如果沒有馬市的話,這裡可能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邊堡,但有了馬市之後,一切都開始不一樣了。
在行政上,張家口堡歸屬於萬全右衛,目前由一名張姓指揮同知為守備,在邊堡守備中這絕對屬於超高配了。
正常情況下,普通邊堡守備一般用千戶級別的武官來擔當,統稱備禦千戶或者守備千戶。
此時的張家口堡只有東、南兩座城門,東門叫永鎮門,南門叫承恩門。
關於邊鎮城堡的城門名字,大都是這種風格.
負責守備張家口堡的張指揮就在南門外二里處,恭恭敬敬的迎接林欽差和王巡撫。
見了面後,林泰來好奇的問道:“你也姓張?和這張家口堡有什麼關係?還是巧合?”
張指揮答道:“先祖為萬全右衛指揮使張文,於宣德年間修築了這座張家口堡。”
林欽差盡職盡責的勉勵了幾句說:“原來是世代戍邊的國之功臣,本官最敬佩的就是環境艱苦的戍邊將士。”
就是張文這個名字有點耳熟,哦,和自己的隨從左護法撞名了。
不過林泰來沒有說出來,左右護法張家兄弟也裝聾作啞,不是什麼事情都能隨便調侃的。
此後張指揮邀請大佬們入城,但林欽差停馬不前,又問道:“城中可有鍾金夫人否?”
張指揮有點懵,欽差大佬你這是啥意思?
林欽差又詳細補充說:“先前聞說,北虜鍾金夫人三娘子從宣府鎮城往張家口堡邊牆去了,如今可在城中啊?”
張指揮還是懵,聽不出大佬你這是到底盼著她在,還是盼著她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