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邊九連城中,偷得半日閒的林天帥半躺在躺椅上,口述著什麼,旁邊崔五魁奮筆疾書進行文字記錄。
同程班師回國的遼東鎮總兵官李如松走了進來,看到這一幕,疑惑的問道:“你們在作甚?”
林泰來抬手示意李如松隨便坐,答道:“正寫我的個人筆記,但我懶得寫字,便讓崔行人代書。”
李如松隨口吐槽道:“正經人誰寫筆記啊,不就是文人給自己塗脂抹粉麼。”
“能給後人留下一點史料素材也是好的。”林泰來說。
隨後林泰來又繼續給崔五魁口述:“自天兵萬曆二十一年十月渡江,至次年四月,與倭寇較大會戰計有六次,小戰不計其數。
第一次平壤會戰,殲敵一萬五千;第二次咸興會戰,殲敵一萬二千;第三次碧蹄館會戰,殲敵五千;第四次吉州會戰,殲敵一萬;第五次漢城會戰,殲敵三萬,第六次蔚山會戰,殲敵二萬九千。
初始官軍兵馬七萬餘,最後增兵至十萬。而倭寇初始十五六萬,又增兵至將近二十萬,最後殘存七萬五千。
優勢在我,倭寇終難逃餘之一握也!”
李如松有點不滿的:“什麼六次會戰?能不能把碧蹄館去掉?就五次大會戰不行嗎?”
林泰來又答話說:“已經發生的事情,總不能憑空抹掉吧?
不過可以解釋為,碧蹄館之戰乃是我軍前鋒與倭軍主力的一場遭遇戰。最後我軍前鋒殺敵數千,成功撤回,這樣說沒毛病吧?”
聽到這個解釋,李如松除了“筆削春秋”真是無話可說。
林泰來好奇的說:“你不是應當去廣寧履職麼?為何又來見我?”
當時遼東鎮這邊有個慣例,遼東巡撫衙署在遼陽,而遼東總兵官則在廣寧,兩大巨頭分頭鎮守。
李如松的官職是遼東總兵官,所以從朝鮮回到國內後,他就該去廣寧了。
“聽說你要去鐵嶺?”李如松反問道,“有什麼事情麼?”
林泰來也沒想著隱瞞,回答說:“我身上的經略差遣還沒有還回去,便想著去鐵嶺巡視,並召集女直諸部,宣示朝廷威嚴。”
不算冊封的蠻夷部落,鐵嶺已經很靠近大明實控本土的最東北端了。
這片突出區域三面環“敵”,西邊是北虜左翼土蠻部之類的,北邊是海西女直,東邊是建州女直。
李如松試探著說:“我可否跟你一起去?”
主要是林大帥太能搞事情了,李如松不是很放心。畢竟鐵嶺乃是李家的老家,李如松怕林大帥弄出什麼亂子。
林泰來點頭同意了,“如果你想去,也行吧!可能真需要借用你們李家的威望鎮住場面。”
李如松不由得愕然,林大帥還真想搞事情?
林泰來揮揮手說:“安心了!不會影響你們李家!”
李如松又追問了幾句到底有什麼目的,林泰來始終不肯明說。
送走了李如松,林泰來繼續對崔五魁口述:“餘在東國期間屢屢身先士卒,參加並指揮大會戰五次,其中四次先登,臨陣親手生擒倭將三人,斬殺倭將二人加藤清正、大村喜前.”
崔五魁用心的記著,他還知道自己的任務,等回了京師後按照天帥確定的宣傳口徑進行傳播。
經略大臣林泰來在九連城逗留時,先傳令各部女直,邀請接受過大明冊封的酋長於九月中旬在鐵嶺會盟,無論海西還是建州,沒受冊封的也歡迎前來。
若在一年之前,林泰來這道“邀請”只怕會被大部分酋長當個屁。
但朝鮮戰爭的訊息傳遍了鄰近朝鮮國的女直各部,對於據說殺了十萬倭寇的林天帥,各部酋長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林天帥帶著剛經過戰火考驗的精銳兵馬,誠心請大家去做客,不給面子似乎不太好。
女直各部嘴臉大抵就是這樣,永樂朝北伐武功極盛時,各部對大明畢恭畢敬,進貢相當積極,以獲得冊封為榮。
等土木堡之變後,女直各部對大明就開始怠慢輕視,甚至轉而敵對了。
現在林天帥在隔壁朝鮮國打出了威風,女直各部心態又有點像是夢迴永樂朝了。
幾天後,林泰來帶著六千標營北上,李如松帶著五千兵馬陪同,共計一萬多人前往鐵嶺。
等林經略抵達鐵嶺的時候,海西、建州女直各部酋長大大小小的來了十幾個,一起在鐵嶺衛城外面居住。
林經略也沒有住進城中,和大軍一起在城外紮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