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淫亂宮廷的嫪毒害死了他?

呂不韋的年齡越來越大了,秦王嬴政也一天天長大。但是趙姬已經不再是那個漩渦中無力反抗的弱女子,她有了尊貴的身份和地位。但是,一個從一開始就被當成取悅男性進而被控制的女子,對於權力本身的玄機,並沒有多麼深刻的理解。呂不韋安排趙姬成為異人的妻子,甚至成為了一國太后,原本有著自己的政治目的。但是趙姬卻不再是那個任由呂不韋操控的提線傀儡,她終於明白了自己應該是一個正常的女人。於是,她開始瘋狂地索取,滿足自己的**。如果平常人家的寡居女子如此做,最多也就被街坊鄰里罵不守婦道,而一國太后如此荒唐的行為,卻極有可能動搖一國根本。

呂不韋為了能夠繼續控制趙姬,決定進獻嫪毐,滿足這位寡居太后的**。於是,呂不韋有他的政治目的,嫪毐得到了這個機會,也有了自己的野心,唯獨只有趙姬,絲毫不受這場詭異而可怕的暗流影響,放肆而忘我地,享受著肉體的快樂。

嫪毐有嫪毐的慾望,呂不韋有呂不韋的想法,秦王嬴政也自然有著秦王的考量。唯有趙姬,並不太在意這些,在她看來,做了一輩子別人的玩物和籌碼,身不由己地經過了這麼多年,如今成了太后,有了如此高的地位和權力,如果不肆意享受,這一生,該有多麼悲傷!於是,她毫無顧忌地和嫪毐淫亂著,嬉鬧著,玩耍著,並且,為了讓嫪毐能夠更好地滿足她,甚至透過太后的身份,運用權力,給嫪毐封官進爵。

嫪毐當然不是一個只會憑藉秉異天賦取悅太后的工具,至少,他自己並不想被太后當作洩慾工具。於是在他不斷地要求和糾纏下,滿腦子都是享受肉體樂趣的趙姬也就開始為自己這個男寵爭取權力,以便於他能夠更加全心全意地伺候自己。

公元前239年,嫪毐獲封長信侯。按照春秋戰國時代的官制和禮法來說,侯爵已經是非皇室宗親可以獲得的較高封賞了。在秦國這個法家治國的體系之中,沒有寸土戰功,對沒有為國家人文做出傑出貢獻的嫪毐獲封,已經引起了朝野上下諸多不滿。當然,秦朝嚴苛的律法,將君主的權力高度提升,整個國家雖然對嫪毐封侯並不滿意,但是,也沒有太過激烈的反應。

得封侯爵的嫪毐有些飄飄然了。一個從沒有品嚐過權力滋味的傢伙一旦嚐到了甜頭,就更加難以控制,嫪毐愈加過分,不但沒有安分守己,悄悄地關起門來享受,反而大張旗鼓,頗有些皇親國戚的霸道。而且,他也開始蓄養門客,整合自己的勢力,試圖追求更加龐大的利益。

嫪毐以山陽郡(今山東鉅野)為食邑,又以河西、太原等郡為其封田。嫪毐門下最多時有家僮數千人,門客也達千餘人。此時的他,已經不再僅僅是那個靠著下半身出賣男性尊嚴的棋子了,他要走上前臺,走到命運的輪盤前,撥動乾坤。

有了權力的嫪毐不再對推薦他的呂不韋言聽計從,憑什麼自己堂堂侯爺,手下門客千人,要聽別人的擺佈?自己也是有地位和勢力的人了,雖然呂不韋提攜了自己,但是,也就這樣罷!發現嫪毐逐漸脫離掌控的呂不韋驚怒交加,兩人的關係迅速交惡。

但是,嫪毐有著太后的支援,羽翼漸豐,在和呂不韋的幾番交鋒之中,並沒有處於明顯的下風,這讓呂不韋非常痛苦,因為自己的投資,最終竟然成為了自己的敵人。對於商人來說,無異於自己掏錢買了一把刀,然後遞到別人手中,扎向了自己。

呂不韋苦悶異常,之前將趙姬獻給異人,將異人推上皇位,至少成為了自己人生向前的助力。而這一次,將嫪毐獻給趙姬,卻出了如此大的問題,甚至到了足以威脅到自己切身利益的程度了。而且,他又對此沒有什麼太好的解決辦法。如果想要扳倒嫪毐,只有從其出身這件事上找機會,但如果真的深抓了這個問題,那麼自己也難辭其咎。

這樣一個尷尬的局面,讓機敏多智的呂不韋無所適從。他雖然想要扳倒這個自己一手樹立起來的敵人,但是,前提肯定是不把自己也搭進去。透過不斷地觀察,他已經發現,當下的秦王嬴政,絕對是一個多疑而果決的鐵血之君。如果出現瞭如此嚴重的宮闈醜聞,這位秦王,絕對會毫不猶豫地把自己也一起除掉。更何況,原本少年親政的這位秦王,對於權力就有著異乎尋常的敏感和執著,就算沒有這件事,自己手握重權,早已經被嬴政記掛在心了,只不過沒有尋找到合適的時機和藉口,徹底除掉自己。

於是呂不韋只好暗中等待。可是嫪毐不像這個勤勤懇懇從底層一步步混到當今地位的相國這樣謹慎,他的人生,可謂是一步登天,自然對於所謂的權力鬥爭之艱辛,沒有什麼充分的認識。而且,他也不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什麼不對。

一日,嫪毐醉酒,竟然口無遮攔地將自己私通太后的事情當成吹噓的談資說了出去。這一下,引起了軒然大波。嫪毐不但沒有謹慎處理,反而頗有些小人得志般的洋洋,甚至稱自己是秦王嬴政的“假父”。更是與趙姬有了孩子,還露出口風,說等到嬴政身死,就將皇位交給這個孩子。

嬴政原本就對當下的朝局頗為不滿,得知這個訊息之後,勃然大怒。這已經關乎到了他的出身血統、統治根基。如此的衝擊,對於秦王嬴政來說,是絕無法忍受的,這一次,即便是得罪母親,他也在所不惜了。更何況,雖然會得罪太后,但是他更在意皇權,就算是太后不滿,為了自己的穩固統治,也必須要以雷霆手段,迅速平息。皇權面前,所謂的親情和麵子,都沒有任何價值。

於是,秦國國家軍隊和嫪毐等勢力的門客家卒發生了激烈的流血衝突,嫪毐甚至準備調動咸陽附近衛戍部隊,一不做二不休地發動一場政變,打算將這場鬧劇進行到底。反正,所謂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如果自己和趙姬的孩子能夠登臨帝位,那麼自己所有不光彩的出身和發跡過程,都會被粉飾得光輝無比。

按捺不住對權力的憧憬,嫪毐甚至假借秦王和太后的印信,試圖調動軍隊來完成政變。但是嬴政所掌控的力量,已經漸漸羽翼豐滿,軍方顯然更加認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王,而不是一個憑藉下半身上位的男寵。

於是,嫪毐所屬勢力,被絞殺殆盡。嫪毐自己,也被車裂處決,其三族被誅,凡是跟嫪毐有過瓜葛,並且有可能牽連其中的各方官員,有二十餘人被梟首示眾。與嫪毐有關的勞役僕從,也都處以流放等嚴重的處罰。至此,秦王嬴政,掌握了朝堂之上的大部分權力。

呂不韋也沒能在這場激烈的動盪之中全身而退。作為推薦嫪毐入宮的始作俑者,嬴政當然對他也頗為記恨。況且,現在整個國家體系的權力基本已經被嬴政收攏在自己手裡了,一個主持編撰了傳世鉅著《呂氏春秋》的兩朝元老,絕對不是一個雄才大略君王的良好輔臣。況且,呂不韋的性情,早已被嬴政看透,這個追逐利益的商人,早晚會成為自己某些計劃的掣肘,與其到了那個時候再解決麻煩,還不如藉著嫪毐事變的餘波,好好削弱一下這個老相國的勢力。

嬴政在平息了嫪毐政變的餘波之後,下令要處死呂不韋。但是多年以來,呂不韋在朝堂之上也有著深厚的根基。況且《呂氏春秋》這部帝王典籍的編撰,也為他贏得了士子之心。曾經大權在握的呂不韋,提攜和選拔了很多人才,這些人當然不會全如嫪毐一般忘恩負義,在嬴政下令處死呂不韋之時,諸多官員士子紛紛站出來,為這位兩朝元老懇求赦免。

公元前237年十月,嬴政順應人心,看在眾多士子為其求情的份上,網開一面,放過了呂不韋,只是免去了他的相國職權,將他遷出咸陽,發往洛陽封地。呂不韋雖然不再有權力,但是至少保住了性命,也得到了一塊足夠過完後半生的封地。

王欲誅相國,為其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為遊說者眾,王不忍致法。太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國呂不韋。及齊人茅焦說秦王,就國河南。

——《史記》

但是,讓呂不韋最為擔憂的一件事情發生了。雖然他被貶往河南,看似已經遠離了權力中心,但是當年的名望卻在此時產生反面的影響。天下士子得知呂不韋被貶往河南,多上門拜會,聲勢頗大,看似風光,實際上卻蘊含著致命的危險。

果然,向來多疑,且對權力有著極強掌控慾望的嬴政,得知了天下士子云集河南,一一拜會呂不韋的訊息,頗為不滿。他知道,就算是呂不韋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在眾多士子的輿論之下,自己的統治根基也一定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至於將這股輿論匯聚為一股的呂不韋也就成了嬴政的眼中釘。

當然,直接處死呂不韋並不太容易。於是,嬴政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其大意多為指責,並且下令讓呂不韋遷往蜀地。

已經明白秦王心意的呂不韋有些心灰意冷了,他明白秦王再一次逼迫自己遷往蜀地,實際上並不像書信中說得那麼簡單,因為這封書信,特意問出了“你與秦國皇室有什麼血緣關係,敢自稱仲父!”這樣的話語。顯然,這是秦王嬴政對他的暗示。秦帝國即將一統天下,當年所有的汙點都必須清洗乾淨。而他自己,知道的太多了。

於是,由商入政、由政入道的傳奇商人呂不韋,服下毒酒,自殺了。

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

——《史記》

其實,最終導致了呂不韋被迫自盡的,並不是因禍亂宮廷最後失敗而牽連了呂不韋的嫪毐,而是呂不韋自己已經失去了當初對政治風向的判斷和謹慎。而且,想要透過士子輿論來做自身保命符的呂不韋,根本沒有想明白,當自己擁有了過多的輿論支援,一旦自身與君王的根本利益發生了衝突,那麼越多的支援,就是越鋒利的屠刀。

而且,呂不韋出身商道,凡事習慣了審時度勢,起初,這樣的性格和做法本身,並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當他不再是一個普普通通商人,而是和政治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絡,且成為了全天下最強帝國的頭號重臣之時,他沒有想明白,自己此時,到底應該如何審時度勢?而是依舊按照一個商人的思維模式來處理政治問題。殊不知,商人和政客,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商人的交易可以由價值和利益來做出決斷,而政客,卻需要考慮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考慮到君王的意志,是不是與自己的利益還在同一個方向上。

逼死了呂不韋的並不是只靠下半身思考的嫪毐,也不是薄情寡義的秦王嬴政,而是他自己。他在一場賭上了一切的買賣中,選擇了錯誤的交易物件。當然,這與呂不韋本身聰慧與否沒有什麼關係,這隻與他的視野和格局緊密相連。從他選擇了投資政治,想要博取比商業更高收益的同時,卻沒有及時改變自己的價值判斷和思維模式的那一瞬間起,就已經註定了,在不久的將來,他一定會為自己的這次驚天豪賭,揹負上時時刻刻都會致命的絕高風險,以及可能會輸光一切的悲慘結局。

當然,即將實現大一統的秦國,本身也不像呂不韋設想的那般,是一個極高的起步平臺,這個強大的帝國朝堂,不是呂不韋實現夢想的那個讓他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的繁華市場,而是足以悄無聲息地將他埋葬的黑暗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