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科長準時和她們碰頭。
李科長三十出頭,戴著金絲邊眼鏡,高高瘦瘦,很有文人氣質。
李蓉開車,三人直奔水竹涼蓆編織工藝傳承人王師傅所在鎮。
王師傅原本住在桃花村。據說桃花村有一片桃花林,春天的時候很是漂亮。
許斐然聽李科長介紹的時候,很是嚮往。可惜,現在已經快夏天,桃子都掛樹了。
不然,哪怕王師傅住鎮上了,許斐然也一定會繞去看看的。
許斐然問李科長:“這不會就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真實地址吧。”
李科長笑:“還真有這個說法。”
“哇,明年有機會一定來看看。”
“歡迎歡迎。我們這還有很多土特產的。”
“太好了,您都給我介紹介紹。”
一路李科介紹了很多當地的風土人情,車窗外,綠樹新枝,偶有山花俏麗,越往鄉鎮,風景越發鮮翠宜人。
現在的鄉村道路建設得都非常好,幾十裡的路,聊著看著,很快就到。
這個鎮,居然也叫桃花鎮。鎮上的樹,據說都是桃樹。
李科長介紹,以前桃縣通往桃花鎮的土路兩旁全是上百年的桃樹,但後來修路,就全砍了。
上百年的桃樹,全砍了!!!
許斐然聽得目瞪口呆。
幾十裡夾道而生的上百年的桃樹。
幾十裡的道啊,幾十裡的桃花道啊。
這是誰這麼粗暴,這麼不懂美,這麼不知道珍惜前人與時光賜予的美。
暴斂天物。
許斐然和李蓉聽得都想捶胸頓足。
李科長嘆氣:“哎,現在搞旅遊了,咱又開始種桃樹了。”
希望幾十年後,這些桃樹不會遇上那樣的蠢人了。
王師傅家的房子在鎮上大馬路邊。
是一棟樓。
一樓是門面,放了些竹蓆以及相關竹製品的展示售賣。
王師傅四十多歲,在傳承人裡算是年輕的了。
王師傅很是爽朗:“歡迎歡迎。我帶你們看看啊。我們這些其實很簡單的。”
王師傅帶著她們看:“我這邊主要是編竹蓆,其他產品是村裡其他人編織好放我這裡賣的。”
許斐然看了看,水竹蓆很是精緻,摸上去手感也非常好。但那些竹筐,朱簍子什麼的就比較粗糙了。
王師傅很是直爽:“我這邊主要是售賣,有時候自己也在這編編席子,我在鄉下有個笑作坊,有機器,編制粗一點的席子。機器畢竟剖不了很薄的細篾。李科長說你們是要拍徹底的傳統手工製作,我也準備了材料,現在就開始?”
“好,那辛苦您。”直接看傳統工藝,更有利於瞭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