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涼小橘的夢想則是建立一個大橘皇朝,自己當萬橘女皇,而眼前的這些同學則是涼小橘第一批的班底,他們是未來的萬橘夢侯、萬橘仙人、萬橘萬橘文淵閣大學士、萬橘華蓋店大學士。
只不過看起來他們的鬥志不怎麼高,不像涼小橘這樣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更像是在陪涼小橘玩耍。
“夢侯、仙人、文淵閣大學士、華蓋殿大學士,你們觀察的怎麼樣了?有什麼收穫沒有?”涼小橘忽然問道。
“額,本侯這邊觀察的這位穿越者挺不簡單的,也不知道是那位前輩製造的,這位穿越者穿越之前可能是一位國學大師?或者大儒一樣的人物,當然也有可能是一位哲學家、思想家。”
說話的這位是萬橘夢侯,他的手中抱著一隻白色的小奶貓,當年剛到他手上的時候確實是小奶貓,如今卻變成了胖奶貓。
“哦?他做了什麼?”
“這傢伙過來之後就開始努力學習,如今雖然才過半年,但是卻已經考中了舉人,正在為考進士做準備。以他的水平,考上進士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如果只是如此,也不值得我刮目相看了,他私下裡還寫了一本書,上面有很多儒教改革的觀點,看得出來他是打算改革儒教了。”
儒教是有缺點的,這一點不僅僅皇帝老子知道,絕大多數的讀書人也都知道。
所以自從儒家誕生以來,便有千千萬萬的讀書人妄圖對儒教進行改造。而那些能夠有效改變儒教世界觀,或者有效補充儒家世界觀的讀書人,則是被稱為大儒。
不是說考中了進士,當上了六部尚書或者內閣閣老就能自稱大儒,而是必須對儒家的世界觀進行改造、補充、升級的,才能成為大儒。
比如朱熹,雖然很多人都說理學如何如何不好,缺點如何如何的多,還有很多人說朱熹人品不行雲雲,但這些和朱熹在活著的時候成為公認的大儒,是沒有直接聯絡的。
又比如王陽明,他能成為天下公認的大儒,不是因為他打了勝仗,平定了寧王之亂,而是因為他提出了心學,有效的彌補了儒學的世界觀。
“哦?那他憑什麼成為大儒?想要讓全天下的讀書人認可,這可不容易。況且都崇禎元年了,不去做官,不去練兵,卻來改革儒教,該不會是荀老夫子他們做的吧?”
“是啊,未免有些不合時宜。儒家還好說,儒教和帝國的衝突實在是太強烈了,荀老夫子想要改革儒教的想法可以理解,可是我不覺得他能成功。”
“不一定,儒教的姿態你們也都知道,和帝國的理念可謂是水火不容,史書記載,當年儒教第一次出現在帝國眼中的時候,荀老夫子可是親自拿著寶劍,帶著弟子們去砍人。”
“那一次一直以來都很和藹的荀老夫子直接殺紅了眼,親手殺死了數百名所謂的名教大儒,這可真是深得孔老夫子真傳……”
“嘿嘿,可不是嗎,孔老夫子在當官之後立馬殺了少正卯,他老人家在前面帶頭,還不準其他的儒生有樣學樣?”
如今儒家在帝國的地位實在是有些尷尬,任何一位讀了其他世界史書的,對於儒家都很難有太多好感。
雖然儒家的人可以找出很多理由,北宋滅亡是因為金朝太能打了,是當時的皇帝老子廢物。
南宋滅亡是當時的天子昏庸、大臣弄權,蒙古太能打了。
明朝滅亡是天子昏庸(劃掉,文官們還沒有不要臉到說崇禎昏庸的地步)、大臣弄權、滿清太能打了。
南明滅亡是天子昏庸、大臣弄權、滿清太能打了。
看完史書就會發現,儒生們找的理由總是一模一樣,不外乎天子昏庸、大臣弄權、敵人太強大,至於儒生本身的罪過,從來都不說。
哪怕儒生們一直是北宋、南宋、大明、南明的執政者,可他們是沒錯的,錯的是世界,錯的是天下!
至少涼小橘和同窗們,對這樣的儒家是沒多少好感的。
這種情況下,荀老夫子能怎麼辦?
當然是以儒家老祖宗的身份,公開宣佈,儒教不是儒家,儒家是好的,儒教是非法的……
“咳咳,這個傢伙很不簡單。他首先提出了儒家追求的最終目標是大道,大道是無限的,是很難直接證得大道的。所以他就提出了小道的理念,大道由無數小道組成,直接追求大道極難,那麼就先追求小道,最終由一個個小道匯聚而成大道。”
“這大道就是儒家三觀的終極成果,除了死去的孔老夫子,沒有那個儒生敢說自己已經求得大道。而這小道,則被他定義為生活間的萬事萬物,東坡肉是小道、算賬是小道、打仗是小道、種田是小道、發明創造是小道……”
“此外,他還提出了歸納法和演繹法。三種歸納法,演繹法的三段論都被他寫了出來,但是還沒有發出去了。”
“等到他把歸納演義法發出去之後,儒教的世界觀就會被大大補全,他也會成為名傳天下的大儒。雖然這些讀書人很多都是蠢貨,但是歸納演義法的好壞,他們還是看得出來的。”
“不過成為大儒之後,他會怎麼做我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