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公道大王
嘉靖年間。
這一日,大道上向南走來了兩人,一個乾瘦的老者,騎在一匹瘦驢上,一個小廝揹著包裹跟在一旁。這老者曾是一名京官,現在卻是名聞天下的大忠臣了。
當時朝中是嚴嵩當權,勢焰熏天,有一班勢利之人,奔走其門,結為嚴黨,貪贓枉法,為非作歹,民怨沸騰。也有一些骨鯁之士,上奏朝廷,彈劾奸相,都被嚴黨一夥設計陷害,不是入獄、被殺,就是流放蠻荒之地,落得個家破人亡。
忽然有一日,嚴嵩次子生日,百官都去祝賀,唯恐落後,絲竹交響,歌舞沸騰。就中惹惱了一位官員,此官名楊,字聚德。楊聚德見奸相今日如此排場,心中生怒,坐在家中,一口氣寫了一篇奏章,內列嚴嵩十大罪狀。
第二日上奏,嘉靖皇帝覽畢,心中驚疑,不覺龍顏大怒,下旨令法司審勘。想那奸相一夥,平常巴結無由,這一次終於遇著一個機會,把楊聚德逮進大牢,幾番嚴刑拷打,打得他皮開肉綻,躺在牢房,奄奄一息,好不可憐。他們最後定他一個誣告之罪,上報皇帝。
皇帝仁慈,旨意下來,把楊聚德貶到廣西的一個蠻荒小縣去上任。這楊聚德也不在意,養好傷後,告別家人,收拾一個簡單包裹,帶著小廝楊安,騎上一匹瘦驢就出發了。
在路上飢餐渴飲,曉行夜宿,非止一日。這一日午後,兩人貪趕路程,走到前不著村,後不挨店的曠野之中。眼看著天已黑了下來,還望不見一戶人家,心裡不免焦急起來。楊聚德騎在驢上,對小廝道:“楊安,你看那邊山上似有一座小廟,我們今夜權在廟裡歇宿。”
兩人加快步伐,趕到小山前,牽著驢走上山道,來到小廟前。這小廟只有一間房,破爛不堪,幸牆未倒,寺匾早無,破門一扇,推門走進,佛像倒在地上,碎成幾塊,不知何神?楊安打掃出一塊乾淨地面,侍候著主人坐下,拿出乾糧來吃了。楊安出去,把驢拴在廟右山坡上吃夜草。兩人靠在寺內牆壁,旅途勞累,很快就睡著了。
半夜裡,楊聚德醒來,開啟破門出去解手。明月朗照,照得地面如雪般白。楊聚德解完手,卻望見山下遠遠地有三人奔跑,手中拿著的刀劍在月光下閃亮。
楊聚德心道:“定是強盜了。”只見那三人一前一後,只朝山道上跑來。
楊聚德暗叫不妙,忙跑進廟裡,叫醒楊安,說是強盜來了。楊安驚醒,跑到門口張望,那三人已跑上山來了,忙慢慢地把破門關上。
兩人跑到佛像後面,後面哪裡有門?真是逃無可逃,藏無可藏。只得又轉到前面來,從門縫裡朝外偷望。
前面一人跑到廟門前,踉蹌幾步,“通”的一聲,栽倒在地,鋼刀甩在一旁,他背後的血如泉湧般冒出,已流到了如霜般的地面上。後面兩人馬上來到,叫道:“龔賢,你再跑啊。”
龔賢側過頭來,哀求道:“饒過我吧。”
“張謀子,殺了他,《仙人經》就在他身上。”
那龔賢還要說話,張謀子上前一腳踢翻,一劍刺中咽喉,從此斃命。
“搜他身上,定有《仙人經》。”
那張謀子俯身把手伸進龔賢衣服裡,一陣掏摸,果然掏出一本薄薄的黃冊子來,拿在手上,正待翻看。
後一人望見,猛地一劍刺向張謀子。張謀子不曾想到同伴會刺向自己,一時慌急,丟了《仙人經》,躍起身子來躲過要命的一劍。
那人趕上前,一把抓起《仙人經》,轉身就跑下山道去。張謀子叫道:“**君,你給老子等著。”拿起劍也衝下山去。
那楊聚德兩人躲在破木門後,親眼望見殺人,早嚇得體如篩糠,抖個不止。幸好兩人只顧搶奪《仙人經》,沒有踏進廟門一步。
廟門前躺個死屍,兩人再也不敢在廟裡睡覺,背起包裹,開啟破門,連死屍也不敢張看一眼,順著牆壁,走到廟右,走下山坡,解開瘦驢,一步步走下山來。離開小廟遠遠的,只到看不見,兩人才安下心來。路旁有兩棵楊樹,一人靠著一棵樹坐下,也沒有睡意,坐等天亮。
天亮之後,兩人繼續朝南趕路。
這一日,已快踏上了河南邊境。夏末的陽光照在人身上,兩人走得汗流浹背。楊聚德抬頭望了望前面,低頭對小廝說道:“楊安,你看前面有一片小樹林,我們在那兒歇歇腳吧。”
兩人走得又熱又累,望著前面的小樹林,急急趕路,來到樹林裡,揀著一塊大石頭就坐下歇息。樹葉搖風,樹蔭滿地,小廝楊安侍候著老爺喝了一些水。
這時,從北面道上跑來一匹白馬,馬上之人蒙著面,一直向這邊衝來,嘴裡還高聲叫著:“奸官,哪裡走?”
楊聚德抬眼望望,四周無人,這分明不是在叫他為奸官麼?心想:“我彈劾奸相,天下誰人不知?哪個不曉?任誰遇見了我,也會讚一聲大忠臣,偏這個蒙面人叫我奸官!”
蒙面人衝到跟前,下了馬,用馬鞭一指,不客氣地問道:“你是楊聚德?”
“正是。”
蒙面人道:“公道大王,為民除害。你……”用馬鞭一指楊安,“我不濫殺無辜,你,趕快跑。”
楊安遲疑不動,蒙面人拉弓搭箭,“嗖”的一聲,箭從楊安耳邊呼嘯而過。楊安這才嚇得掩耳逃竄,卻又在遠處的樹後躲著偷看。又“嗖”的一箭射來,擦著他的鼻尖,把他的衣袖釘在樹上,箭桿猶自顫動,嗡嗡作響。這下楊安急忙扯斷衣袖,徹底丟下他的老爺,眨眼就逃得沒了蹤影。
這邊,楊聚德還在齗齗爭辯:“好漢,是不是弄錯了?天下同名同姓的可多著呢。”
“你可是彈劾嚴嵩的楊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