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語開始閱讀這次的任務簡報。
這次任務目標是保護一個名叫王鑫的科學家。
王鑫博士所在的研究所位於諾維普尤主星下屬的一顆無名行星上。
這顆行星在表面上是一顆無人星球,既不是宜居星球,也沒什麼資源,但實際上整顆星球的地下已經被挖出了一個巨大的空間。
345研究所就在這顆星球的地下進行著暗能量方面的研究。
暗物質和暗能量是宇宙中無比神秘的事物。
在21世紀,科學家就已經推測出這兩個東西的存在。
但是推測出是一回事,觀測到又是另一回事。
那時的科學家認為,暗物質是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它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又不屬於構成可見天體的任何一種已知的物質。
而暗能量是驅動宇宙運動的一種能量,在宇宙中起斥力作用。
暗能量和暗物質都不會吸收、反射或者輻射光,也不與其他物質產生作用,所以人類直到28世紀才首次利用空間上的波動檢測到暗能量的存在。
從21世紀到27世紀,人們不斷的嘗試對暗物質和暗能量進行監測,但始終一無所獲。
直到28世紀初,名為李守華的科學家在觀測超新星爆炸時,在監測資料中發現了無中生有的能量,推測是暗能量轉化出的能量。
從此,人類對暗能量的研究開始了緩慢地發展。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李守華先生卻被光湮組織刺殺,同時被刺殺的還有很多暗能量研究員。
在這次刺殺中,大量研究資料被毀,大量研究設施被破壞,大量研究員失去了研究能力。
那也是光湮組織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一出手就導致人類對暗物質暗能量的研究陷入了幾乎一個世紀的停滯,讓人們為自己對他們的輕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自那以後,所有研究設施全部轉移到了暗處,各類生活物資和廢棄物由空間傳送負責運輸。
這樣雖然讓科研成本急劇上升,但勝在安全性大大提高。
在之後的時間裡,似乎是因為研究所的隱蔽,光湮組織一度陷入沉寂。
直到數十年後,另外一個暗物質研究所收到了光湮組織的預告信,才讓這個組織再一次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
沒人知道他們是怎麼得知那個研究所的位置的。
預告函的出現讓銀河聯合理事會提前做出了大量準備。
因為有了前車之鑑,銀河安全域性出動了大批警衛,各種防衛設施部署得裡三層外三層,簡直固若金湯。
但光湮組織還是成功了,或者說成功了,但沒完全成功。
襲擊當天,研究所內突然出現了一個微型黑洞,把來不及反應的研究員和各種研究裝置全部吸了進去。
強烈的空間波動直接把銀河安全域性的空間穩定器和各種安保措施破壞。
隨著大量物質被吸入黑洞,黑洞開始逐漸蔓延。
研究所外的銀河安全域性保衛人員只能緊急撤退,防止黑洞造成更多的損失。
等到銀河艦隊趕到,黑洞已經將整個星球吸入了三分之一。
利用銀河艦隊大量戰艦的空間曲率引擎造成的空間漣漪疊加形成的空間波動,人類才把這個黑洞成功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