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者當年習慣未曾改變,全身黑衣,襯得他滿頭白髮更是醒目。
從方長這個角度看過去,能發現一根木柺杖靠在門內。
但是老者步履穩健,那根柺杖上也佈滿了灰塵,可見他暫時並不需要此物。
方長只是靜靜地看著,看著那範姓老者走到院裡,換上短打練了兩套拳,看那老者看著夕陽長嘆,看著院裡廚房冒出炊煙……
直到天色漸暗,他才跳回地面。
朝上拋起粒雲中山松子仁,方長用嘴接住,一邊細細咀嚼一邊慢悠悠走著,朝鹿林鎮另外的方向行去。
經過簡單斟酌,他不準備當面詢問這範姓老者,因為看見對方這幅垂老模樣,方長不忍去驚擾其生活。
而且,直接上門問,並不一定能得到答案,也並不一定會得到實情。
鎮子外面幹活的人們,開始陸續還家。
各處飄蕩著晚飯香氣,母親們開始在院門口,高聲呼喊忘記歸家的孩童,她們聲音洪亮高昂,遍傳小鎮每個角落,讓那些娃娃們回想起了竹板炒肉滋味,內心戰慄。
小鎮上幾家小店已經接近關門,方長尋到一家雜物鋪子,進去問道:
“店家,可有宣紙?”
那鋪子老闆放下飯碗走出來,微微行禮說道:“客人說笑了,這鎮上又沒幾個讀書人,況且他們也用不起昂貴宣紙——小店只有毛邊紙出售。”
“毛邊紙也可,請給我來上兩刀。”
“好嘞!客官稍等。”
鋪主人取布擦了手,開啟貨架上簾子取貨。
毛邊紙由竹漿製成,價格較廉,細膩輕薄。
對於紙來說,按規矩七十張為一刀,兩刀是一百四十張,若是儉省些,能使用上許久。
接過店家遞過來一大疊紙,方長也不點數,拎在手中。
他朝鋪主人道了聲謝,便來到鎮邊。
這有座土地廟。
當年原身來這小鎮尋訪時,知道這處廟宇位置,原身還在廟前上了柱香,祈求尋找父母順利。
當然,並沒有起什麼作用:土地公職權從不包括“有求必應”這一項,而且這種事,也明顯超出了土地能力。
走到廟前,方長照例捻了半個法訣。對於拜訪當地神靈這種事兒,這段時間過來,他已然駕輕就熟。
片刻後,鹿林鎮土地現身在門前,長拜道:“不知上仙前來,小神有失遠迎,還望恕罪,上仙有何吩咐?”
土地公的反應,和之前遇到那幾位並無二致。
甚至讓方長感覺有些無趣。
似乎是接觸到會此拘神法之人,便就預設對方是修為高深大能,他們姿態各個都擺放的很低,再見到方長這幅儀態,更是確認了心中那先入為主的看法。
卻不知道,方長只是所修之道神異,且法術施展隨心,本身修為並未有多高深。
之前方長也是用這幅樣子,震懾住了各路妖怪神靈,未經爭鬥,便遊走於遠近各方,把幾件事情處理妥帖。
當然,也不能怪這些各地神祗,畢竟方長這種情況,十分罕見,而且這個年代裡,資訊匱乏,見識狹隘才是常事。
況且處世之法,當然要以一般狀況來適配,從機率上說,這樣才能活的安穩、活的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