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電影拍攝來說,需要表露更多感情的是李連捷。
進行劇本圍讀,更多的是讓李連捷進入到戲之中。
李清和李連捷正對著座。
兩人對臺詞。
由於角色特殊,李清沒什麼臺詞,更多是展現自己的神態。
身為自閉症患者的‘大福’沒太多的臺詞。
王心誠則有更多的臺詞,來表現,來展現自我。
來展現‘愛’。
這部電影的絕對主角就是李連捷,主要展現的是他的溫情戲,他的角色。
對臺詞,對神態。
不僅僅是和李清的王大福對戲,還有院長,海洋館的館主,一直暗戀著王心誠的鄰居大嫂。
主要考驗的就是李連捷...
甚至大福演差一點都沒關係,李連捷這個父親形象演好了,就行了。
其實這也是李連捷0片酬出演的原因之一吧。
除了因為生病心有感觸,加上對導演薛璐的欽佩以外,這一次的獨角戲便是要讓他挑戰文戲自我。
不過此時此刻,李連捷卻是有些難找到感覺了。
當父親的感覺,他不是找不到,他已是結婚生子,是有女兒的。
但對大福不一樣。
大福是特殊的孩子,特別的孩子,作為一個特殊孩子的父親,應該怎麼樣的來對他。
怎麼樣來展露感情,對於大福...
坦白說,他還不知道該怎麼去演。
印象很模糊,這個角色對他來說,也是一次挑戰。
暫時找不到感覺。
“等大家來了一起進行圍讀先吧。”李連捷笑了笑道。
“好的前輩。”李清老實道。
“總是喊我前輩,讓我有點感覺不在這個片場裡。”李連捷調侃道:“感覺在隔壁少林寺片場。”
少林寺是李連捷幾十年前拍的電影,那時還年輕,拍的時候也是有許多真和尚參與演出。
一下子就讓李連捷懷舊了起。
“沒想到,你還是真道士,真看不出來,怎麼想著下山來當演員了?”
到開機的時候李連捷才知道原來李清的真道士身份。
“下山總得找個飯轍,不然得餓死。”李清謙虛道。
“哈哈哈,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