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判官離開,孟婆把玩著手裡的判官筆,嘴角帶著一抹淡淡的笑容。
身邊的閻王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也不知道這孟婆姐姐到底是打的什麼主意。只可惜,三人此時卻哪裡敢去問孟婆的意思,只能是互相之間用目光進行交流著。
片刻之後,孟婆手裡抓著判官筆,輕輕的站起了身形。卻是抬頭朝著頭上灰白的天空看去。
“興衰成敗千年事,生死輪迴筆一支,這三界,歸你了。”孟婆低聲說了一句,隨後判官筆在手中無風自動,打著旋的朝著頭上的天空飛去,速度越來越快在天空輾轉了半晌,留下一片的光影之後,猛的呼嘯一聲,直衝天際,消失不見。
眾人看著天空之中留下的久久不散的光影怔怔出神。
那光影,好生熟悉。眾人都是眉頭微皺,卻始終想不起那判官筆消失之前勾勒出的光影到底是什麼東西。
直到光芒慢慢開始消散,只剩下一點點的時候,閻王才猛然驚撥出聲。
“山河社稷圖!”
這山河社稷圖本來是天地初開之前,女媧手中的神器,傳說其中有大千世界三千及小千世界無數,一直為女媧所用,卻不想如今居然出現在這裡。
其實這山河社稷圖,在人間也不是沒有出現過。
————
話說鴻蒙之初,天地不分,故有盤古開天闢地。自此雖廓清了天、地、人三界的界限,但仍有不少鬼神留在人界作亂。直至大禹鑄成九鼎,也就是後來人間曾經傳說中的“九州鼎”,大禹刻山川河嶽於其外,聚九州精魂於其中,這人界才徹底的安定下來,於是便有了夏商周。
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無道,這老棺材瓢子居然把這九座寶鼎拿去熔鑄銅錢,致使神器之中的精魂靈氣散於四方,九州隨之分裂,是為春秋戰國。
如此過了五、六百年,四散的靈氣才重新聚集在和氏璧上。後來秦王嬴政得到和氏璧,重新統一了九州,於是定和氏璧為傳國玉璽。而秦後八百年,朝代屢屢更替,玉璽卻始終是鎮國之寶。
可惜唐亡之後,傳國玉璽毀於戰火,精魂靈氣再度四散,九州復亂。
時至五代十國,各地藩鎮相繼割據稱帝,連年攻伐混戰,蕭牆內亂之際,又有遼國在外虎視眈眈。
遼國自侵佔幽雲十六州後,這個其實就是現在的燕雲十六州,即現在的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自古就有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這幽雲十六州還有一個別名又稱“幽薊十六州”。
這遼國一直意圖奪取中原以享富庶榮華。於是戰火紛飛、狼煙四起,華夏大地生靈塗炭、哀嚎遍野,而這一切,後周之主柴榮都看在了眼裡,心中甚為不忍。於是他每夜在宮中焚香祈祝,願以自身性命換取上天指引,以便拔亂反正,一統天下,重現太平盛世。其一片精誠之心,儼然是九州精魂所化,所以感動天地,降下山河社稷圖來。
這柴榮便按圖索驥,得到趙匡胤等人相助,實力大增,很快便統一北方,假以時日,必可揮軍南下一統。
可惜天不假命,柴榮年紀輕輕卻身染重病,臨死時託孤於趙匡胤,並告訴他山河社稷圖的秘密。豈知趙匡胤垂涎皇帝寶座,竟然趁著柴榮新喪、後主幼弱,以山河社稷圖的寶藏為諾,與天下各大勢力達成妥協,發動陳橋兵變,篡了大位,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太祖此舉使得天怒人怨,故在其禮拜天地之時,山河社稷圖突然化作無數碎片,紛飛無影。
趙匡胤深知山河社稷圖乃中原龍脈所在,自己逆天妄為致使神物散失,自此三界相連、妖邪現世,中原又將永無寧日,而且山河社稷圖已無,使得以前對各大門派的承諾也無法兌現。為防止意外,太祖一面杯酒釋兵權,盡遣朝中親信大將分駐各地,控制局面;一面昭告天下,尋找可堪重託之人,重聚山河社稷圖碎片。江湖各大勢力雖然心有所疑,但也不得不暗自忍耐。如此平靜的過了十餘年後,人們都已漸漸忘記此事。
開寶九年也就會公元976年,太祖暴亡,但繼承大位的並非太子趙德芳,而是皇弟趙光義,是為宋太宗。此事太過蹊蹺,引發了當年太祖派遣在各地的親信的種種猜疑,而有關山河社稷圖碎片現世的訊息也象野火一般在中原大地蔓延開來。利益關頭,江湖的各大門派,各地佔山為王的強人,人心未定的朝廷以及北方的遼國,都懷著各種各樣的目的,紛紛參與進來。矛盾一觸即發,眼看一場腥風血雨的爭奪已不可避免。但趙光義在位期間憑藉其鐵血手段收吳越,滅北漢,終是震懾了天下群豪。
至道三年,宋太宗趙光義駕崩,其子趙德昌即位,是為宋真宗。趙光義在位二十餘載,雖盡遣親信分赴各地尋找山河社稷圖碎片,然皆無功而返,心知即使昭告天下,怕是也無可堪重託之人。真宗每每念及此事都是唏噓不已,故即位後對天發誓,有生之年定當竭盡所能完成其父遺志。而此時江湖中關於山河社稷圖碎片的傳聞並不因為君主易位而有所消減,反而傳出了一個驚天訊息:久未涉足武林的明教、翠煙門和崑崙派三大門派,極有可能隱藏著山河社稷圖碎片的重大線索。
此言一出,猶如巨石擊湖,激起千層巨浪。須知武林中人尋找山河社稷圖碎片已有數十年之久,但仍如石沉大海般杳無音訊,此番訊息傳出,武林中頓時群情激昂,一眾武林人士紛紛將目光轉向處於武林之外的明教、翠煙、崑崙三派,並前往三大門派所在之地一探究竟。
明教一直與朝廷對抗,因秘密準備起義而潛藏於泉州西北。翠煙門歷來也受中原各大門派排擠,故徙至西南邊陲。而崑崙自古遠處西北一隅,幾無涉足中原。是以數十年來,三大門派皆未在中原武林中顯露聲名。有人斷言,翠煙門傳世之寶幻靈扇,崑崙派歷經數百年、匯聚無邊法力的天元法陣,以及明教的鎮教之寶聖火令,與山河社稷圖的神秘失蹤必有莫大的關係。
此訊息不脛而走,也傳到了真宗耳中。真宗聞訊大驚,他深知山河社稷圖乃中原龍脈所在,如若被夷狄窺探奪得,則大宋休矣。旋即派遣朝中的得力干將,喬裝改扮分作三批,火速行動,一南下泉州明教總壇,一直奔西南蒼山洱海,一遠赴西北巍巍崑崙。
中原武林波瀾四起,塞外的遼國也早已風聞,暗中有所行動。天陰教左右護法奉遼國蕭太后之命,喬裝成翠煙門及崑崙派弟子模樣,前往明教引出明教教主方臘之妹方百花,致其重傷及盜走聖火令,並嫁禍給翠煙門和崑崙派,之後又用計讓明教大雲法王王寅救下方百花。方臘得知聖火令丟失,勃然大怒,又見方百花被翠煙、崑崙弟子所傷,更是忍無可忍,遂決定派人前往翠煙和崑崙興師問罪,討個說法。明教此行,傷了翠煙、崑崙不少弟子,兩派掌門聞訊暴怒,決定親自出馬,並派遣得力弟子前往泉州明教總壇,與明教兵戎相見,雙方酣戰數十日。
不久,崑崙派留守弟子突然接到掌門人被翠煙門所害的假訊息,悲憤不已,遂傾巢而出進犯翠煙門,幸虧兩派掌門及時趕到,這才平息了一場無謂的血腥之災。但是眾人也不知是哪裡傳來的假訊息、假傳訊息的人陷害他們的目的何在,而關於山河社稷圖碎片的傳聞又是誰傳出的,一切皆是撲朔迷離,直有山雨欲來之勢。
至此,這山河社稷圖便再無半點音信,如石牛入海,如虎入山林。
當然了,這些只不過是民間的一些傳說而已。無論是放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屬於杜撰的文字,別說是文字材料了,就連傳說都是各種版本,更別說出現在正史或者是野史之中了。
————
聽見閻王的一嗓子之後,身邊的暗和龍也是猛然驚覺,再打眼朝著天上那快要消散的光芒看去,可不正是那與判官筆、生死簿齊名的山河社稷圖。
從三人一臉震驚的臉色之中便能夠看出這山河社稷圖的恐怖之處。
“姐姐,這……”閻王低頭,揉了揉發酸的脖子和下巴,朝著孟婆看去,他自然是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什麼,而且他也知道這一切代表的是什麼,只是他的心裡卻是無法確定,所以才有了這麼一問,其實目的無非就是讓孟婆給他吃下一顆定心丸而已。
“生死,輪迴,天下……”孟婆姐姐卻是沒有回答閻王的話,而是猶自抬頭看著天空,輕輕的長嘆一聲,聲音之中有著說不出的五味雜陳。
聽見孟婆如此低喃,眾人臉上又是閃過一絲驚詫神色,片刻之後終是動容。
豪賭,絕對的一場豪賭。因為這一賭,賭的便是三界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