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同人 1:未料人間見白頭——蕭棠

邵舟在二十三歲那年得了個女兒,他特意備好了拜禮,想請清慧道人為他的女兒起個名字。那人依然在道觀中每日書寫,罕問世事,模樣未變,只是鬢前的白髮漸漸多了起來。

其實邵舟亦不知道他的歲數,當年救起來他的時候,看著是三十來歲的模樣,可這幾年他舊傷新疾纏身,受了不少折磨,雖是通身上下的清貴風姿還未磨損,卻逐漸有了大衍之年的勢頭。

“你怎麼這事上泛起糊塗來?”清慧道人慢慢地在硯池中磨著一截墨,不住地咳嗽——這是當年他在河裡溺得久了,肺裡留下的病根。因為咳疾,他的手經常握筆不穩,最近牆角書架上堆積的紙卷速度明顯慢下來許多。

“陝州城裡的那位提拔了你,這幾年你做的不錯,府衙總管的位置也交給了你。他這個人,別看平時什麼都不說,部屬家裡的事情都要操心的。現在你得了女兒,卻叫個外人起名字,他小心眼起來,可就惦記上了。”

他搦著一管狼毫筆,在硯臺裡潤了潤墨,突然又笑起來,“如果他又有點好奇,跑來觀裡看看這個外人,你說,這陝州我還住得下去嗎?”

邵雲出征回來後自然也知道弟弟結識了個道長,經常供養不斷,一開始擔心自家幼弟沒見過世面,別被妖道嘴裡的神魔之法給騙了,就提出要上羊角山來拜會一番。每次來訪,清慧道人不是在山中採藥,就是出外雲遊,十停裡有十停見不到真面目。邵雲的橫性子發起來,差點踹了那兩扇破木門,直到邵舟讓兄長看了道觀裡已經摞了數個書架的紙卷,才平靜下來,只告訴弟弟以後供養也算上他一份,就不再提起此事。

邵舟聽他這樣說,就點頭:“喏。”

但還未過片刻,他就又笑言:“那以後我有了兒子,還是要讓道長教他書法武藝的。比如這手字,我家裡人可是寫不來這麼好,現在去上私塾,束脩收的恁貴,先生也沒道長的學問多……”

他還沒說完,就遭一口打斷:“你倒打的好主意,賴上我了不成?”

邵舟笑著從席上起來,向對面那人唱了個喏:“那小子先謝過了。”

清慧道人對他無奈,只好說:“陪我出去走走,最近黃梅季,紙張潮溼,也沒法寫字。”

果然,外面的雨絲纏綿流轉,只潮溼了地皮。吹落在地下的槐花榆錢青白相間,綴了一層細密的水珠。邵舟怕清慧道人受了寒,夜裡咳起來無人照看,就在他身邊小心為他撐著紙傘。他們緩步到山頂茅亭中,才停步觀看。

羊角山位於陝州城北部,其險峻有詩讚曰:“獨角懸空黃河中,疑是三峽飛來峰。仰首蒼松三千丈,俯視驚濤瀉九州。”在山頂盡攬陝州四面環山三面江水,半城煙樹半城田畝的勝景。遠處城牆上,依稀可見士卒帶甲挎劍巡邏的身影,那面經歷了戰火與鮮血的大旗豎在關頭,哪怕旗幟沾了哀婉的雨絲沒法翻飛飄舉,那“中流砥柱”四個遒勁大字都已映刻在此處居民心魂之中,無一日忘記。

細雨潤溼流光,他們一人坐在山石之上,一人侍立於側,都只看著天地之間的迷濛安寧之態。山下有老者趕著耕牛吆喝著路過,又有采藥人挑著擔子從石徑下來,在山道上逍遙作歌,漸漸又去得遠了。

“昨日,我夢見邵雲了。”

“他問我,你來了這裡一遭,可去過淮上了嗎?看過南陽了嗎?拜了堯山山神廟了嗎?去京城嶽臺了嗎?我答,都未。”

“他就老大不樂意,跟我甩臉色說,那你來這裡作甚?這幾年不是白呆了?咱沒指望你進京城見神仙一樣的官家,可倒是把天下游覽一番,俺聽著也快意些個。”

邵舟抿嘴一樂,“這倒確實是家兄的脾氣。”

他還未來及繼續攀談,就聽到一陣急促的足音,邵舟回頭一看,正是府衙裡的一個青衣僕役。來人見面便匆匆揖了一禮,“管家讓小的好找,晉王殿下和邵節度在議事,喚您過去。”

清慧道人靜坐在石上,並未回頭,聽了只淡淡道:“去罷,莫耽誤事體。”

邵舟心中不知怎麼,總是有些惴惴,猶豫著說,“那小子過兩日再來,給先生送新裁的道衣。”

“好。”

“還有先生不要只吃陳米,久了對脾胃不好。”

“又沒有腐壞,吃了怎的?”

“今日帶了新磨的金粉,先生不要抄寫太過,傷了眼睛不好養。”

“現在一天也就只寫一張,金粉用完了再說。”

“那先生夜裡要記得服藥,咳久了總是傷身,家兄說從東京那邊來了個大夫,之前是岳家軍的內科聖手,趕明兒帶來給先生瞧瞧。”

他站在那裡囉裡囉嗦,總覺得有叮囑不完的事體,終於惹得清慧道人不耐煩起來,一甩袖子,“你話今日怎麼這麼許多!休煩我,去忙你的罷!”

邵舟笑著打個躬:“是,這就去了。”

他隨著僕役匆匆而行,下到半山時停步,回首望去,那人還坐在亭中未曾移步。其身影端莊不可摧折,似與他前世今生守護的青山、大河,和著無邊的煙雨融為一體。

又兩日,邵舟覆上呂祖觀,門環銅鎖虛掛,木扇半掩。

他悄步走進去,落花滿地,庭中靜寂,四下皆是鳥鳴鵑啼之音,遠處風嘯松海,平添無限孤寂之意。

那人常在的靜室如今空無人跡,只留下滿牆滿壁的紙卷,書案前用銅簪釘了一頁白紙。邵舟走過去,見上面的字正是他熟識的清慧道人的筆跡。想來那人出身豪強之族,幼時一定得過名師指點,又加自己天資聰穎,苦練不輟,才能有這樣牽絲飄舉,提捺雍容的好字。那張謝公箋託在手中輕若無物,寫的正是半闕趙宋官家聞名天下的《青玉案》: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