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上回書說到木青冥和墨寒正要離開祠堂,見到守祠人入內進香,煙祀先祖。也看到了老人手上,有著九黎族的標記。兩日後,木青冥和墨寒躲開了城中長生道的眼線,前往了北郊龍泉山五老峰下,找尋另一條黑鱗巨蟒。引出來木青冥和墨寒匿跡咒藏身潛入黑龍宮,一路遊玩悠哉自在。看了黑龍潭,遊了龍泉觀後,才不急不緩的登山而上,至山上定風塔處停下。木青冥手捏法訣,實心定風塔迎風飛起升空,露出塔基下鮮為人知的漆黑洞穴來。】
山風呼嘯,草木搖曳下枝葉沙沙作響。草木特有的那種清香,漫山遍野都是。
墨寒注視著眼前的黑龍宮,微微歪著腦袋,眼中泛起了困惑的目光。她只知道,昆明人都知此地有個黑龍潭,也這裡難道會有黑鱗大蛇嗎?
疑問叢生的墨寒又想到:龍潭龍潭,不是龍嗎?而且昆明眾人皆知的神話裡,這龍潭中鎖著的還是條善龍呢。
“黑龍潭不就是在龍泉山腳下嗎?”木青冥抬手,指了指黑龍宮後的巍巍青山,道:“此山名為龍泉,你眼前這座山峰,又叫五老峰。山下有龍潭,鎖龍數百年而換來城北方圓十幾裡的風調雨順。不過龍已化魚,此地早已無龍,倒是上山壓著一條黑鱗巨蟒。這都是老家那邊給的訊息,應該沒錯。”。
本來木青冥想要家裡父母,給找一條黑鱗巨蟒,黑竹溝中倒是蟄伏著幾條百年大蛇。但訊息傳過去後,得到的答覆確是昆明郊外也有一條,不必捨近求遠。
於是木青冥就根據訊息,來到了此地。
頓了頓聲的木青冥,收起臉上的肅色,對妻子笑道:“今日難得出來,又是風和日麗的,不如我們順便遊一遊著附近,再去找那黑鱗巨蟒?”。
來了昆明城的這些年,天天忙個不停,倒也是難得和木青冥出來玩耍一下。墨寒當下根本沒有任何異議,點頭應了下來。
“匿跡咒翻牆進去玩。”木青冥小聲說著此話,就施展了匿跡咒,消失在了墨寒的眼前。而墨寒也跟著他施展出匿跡咒,隱去了身形。
兩人一前一後向前,朝著初一十五才開門的黑龍宮而去。來到圍牆腳下時縱身一躍,在空中一個空翻,翻入了這高牆之後,古樸幽雅的黑龍宮中。
帶起勁風一陣,吹散了地上堆起的落葉。那院中提著掃帚的小道士,根本沒有察覺到。只是埋怨了一聲:“今天這風兒真是跟我過不去,剛剛掃好的落葉,現在又散開了。”。
隱去身形的木青冥和墨寒對視一笑,都覺得對那道童過意不去,於是木青冥衣袖一揮,袖口頓時生風,旋轉著飛掠向前,把四散的落葉再次聚攏,也免得那小道士再費力清掃。
隨後,才在著三進四院中閒逛了起來。
黑龍宮,乃是龍泉觀的下觀。上山的上觀依舊叫龍泉觀,山腳下的下觀因為有黑龍潭相伴,因此喚為黑龍宮。
早在佛法在雲南境內盛行之前,此道觀就已存在,那時候並不叫觀,而叫祠。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益州郡滇池縣西北有黑水祠。書中提到的黑水祠,便是今日的龍泉觀的下觀黑龍宮。
它是雲南第一處名勝古蹟,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稱。因為傳說雲南龍王黑龍的龍宮就在此,這裡的潭水又終年不會枯竭,故後稱“黑龍潭”。唐宋以來,昆明地區的老百姓就到黑龍潭祭祀求雨。到了明初,黔國公沐氏在此大興土木,將龍神祠改名為黑龍宮,整個龍泉觀初具規模。此後,明清兩代,雲南督撫多次對龍泉觀進行修葺,規制不斷完善。
但下觀畢竟不如上觀宏偉壯觀,雖然院宇清秀但院落面積也不大。木青冥和妻子墨寒,在裡面緩步慢行,也不過只是用了兩盞茶的功夫,就逛了個遍。
他們又折返到了正殿,細細觀看了一下供奉著的龍王雕塑,再到配殿看了看供水族等塑像後,才繞到了黑龍潭邊上。在這黑龍宮中,聞名遐邇的唐梅、宋柏、元杉和明茶,這四種分別種植於不同時代的植物四絕,也都比不上這一池龍潭的名聲。
木青冥和墨寒站到了龍潭邊上,憑欄而立,扶著這些明朝時建造,已被歲月磨得沒了稜角的光滑石欄,注視眼前的池水。只見這龍潭有深淺兩個池,碧泉若鏡,兩池間橫有一座石橋,把水池一分為二,同時也把池水分為了一濁一清。
在石橋兩邊,呈圓形的深池即黑龍潭,又名清水潭,砌石堤環繞四周。清澈的泉水,由潭底源源不斷的湧出;但以為水深難見底,顏色顯得深,因此乍看之下有如黑水。而淺池位於深潭的東北面,與清水潭只有一橋之隔,但泉水水色微黃,故而稱之為渾水潭。
清渾兩泉僅相隔數步,卻是水色迥異,似道家陰陽各半的太極圖。兩泉水面相接,但水中之魚卻互不越潭,形成‘兩水相交,魚不往來’的異景奇觀。
因此這一池龍潭的名氣,可要比那宮中四絕還要名聲大噪。
“媳婦。”端詳水面片刻,感知到池底有水族靈氣的木青冥玩心一起,用意念傳音暗中對墨寒說著:“我給你看個好玩的。”後,運炁於指尖,對著清水潭捏了個劍訣一指水面,頓時真炁疾射入池,頃刻間沒入水底。
他的真炁疾射到水底後,炁隨念動,再潭中一陣翻攪,攪得水下有數十個漩渦憑空浮現,水花飛濺下卷的那池水急速旋轉。
岸邊掃地的小道士忽然看到這奇觀,愣了一愣後掃帚一扔,高喊著:“師父不好了,龍潭有異,不知是福是禍啊?”後,慌慌張張的朝著那山坡上的上觀龍泉觀中,疾奔飛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