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皇子胤禛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痛苦,低頭看著自己剛寫好的奏摺,緩緩說道:
“大哥,論心狠手辣,我不如你,我只希望,大哥你若是敗在父皇手中,能將這封奏摺送給父皇。”
“我之策,有四。”
“第一策,父皇對那些大臣太過寬縱了,以致大清吏治腐敗,官風鬆懈,百姓被欺壓太過。”
“願父皇能整頓吏治,打擊朋黨,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將唐宋元明積染之習,盡行洗滌。”
“第二策,放眼歷朝歷代,因皇位,太多皇子手足相殘,倒不如,改一改這立儲一事。”
“即皇帝在位時,不公開宣佈太子,將傳位一式兩份,分別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牌額後,以及皇帝身邊。”
“待皇帝去世後,宣詔大臣共同拆啟傳位詔書,確立新君,如此,後世大清將不會再發生手足相殘的醜聞。”
“第三策……”
還未等四皇子胤禛說完,大皇子胤禔走到近前,一把拿起奏摺,仔細看了起來,隨口說道:
“老四,你這封奏摺,倒是有趣。”
“不過,伱為何會認為,朕不是父皇的對手?父皇他老了,已經不再是曾經的父皇!”
言語間,充斥著無與倫比的自信!
四皇子胤禛看向窗外,恍惚間,年少時眾兄弟一起出城打獵的回憶湧上心頭。
當時二哥胤礽仗著自己是太子,作威作福,橫行霸道,連他們兄弟幾人,也被屢屢欺負。
而老八卻每次都和二哥爭鋒相對,甚至好幾次,被打的鼻青臉腫,亦是不肯退讓。
也正因如此,老九,老十,還有他那位同母弟,老十四,才會那麼信服老八。
……
與此同時。
府中侍女的驚叫聲,和大皇子所帶士卒的狂笑聲,此起彼伏。
吳大帝孫權在陣法的遮掩下,走到大皇子胤禔身旁,低頭看去,自語道:
“這立儲一策倒是有趣,皇帝駕崩後,文武百官,乃至諸皇子,才會知曉誰是太子。”
“看來四皇子此人,倒也不是庸才,讓我看看,你剩下的兩策是什麼?”
“軍機處…設有軍機大臣…從大學士…尚書…皇親國戚中挑選…不經內閣…有趣…還真是有趣…”
“嘶…改動稅制…攤丁入畝…耗羨歸公…官紳一體當差納糧…改土歸流…廢除賤籍…”
突然,吳大帝抬起頭,目光復雜的看著四皇子胤禛,感慨道:
“想不到這滿清康熙一朝,倒也不是所有皇子都只知內鬥。”
“你這份奏摺寫的不錯,不過,康熙是看不到了,那我就勉為其難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