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姿勃發的皇太子朱雄英,端坐於明興宗朱標對面,緩緩道:
“父皇,兒臣以為,大明可以不修行法則之道,但……不可以沒有。”
“兒臣明白父皇的苦心,被世人,乃至朝堂上下誤解,卻不出言解釋……”
明興宗朱標問道:
“朕的苦心?”
“雄英,你且說說,朕有何苦心?”
朱雄英嚴肅道:
“父皇的苦心在於,仁慈。”
“皇爺爺在位之時,殺伐果斷,大明需要一個仁慈的太子,藩王們需要一個仁慈的大哥。”
“而百姓,滿朝文武,乃至是大明後世,更需要一個仁慈的儲君,陛下,先祖。”
“以唐朝為例,自唐太宗玄武門之變後,唐朝後世,嫡長子繼位登基的有幾人?”
“被滿朝文武寄與厚望的李承乾,最後不也是謀逆造反了?”
明興宗朱標目光一閃,反問道:
“雄英,你年紀尚幼,為何會覺得,為父是裝作仁慈的樣子?”
“為父記得,小時候從未揍過你吧?”
朱雄英眼見自家父皇如此,接著說道:
“兒臣只是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父皇為大明千秋萬世,苦心積慮,不得不裝成仁慈聖君,但兒臣不想做聖君。”
“兒臣想做,統一歷朝歷代,所有天地的暴君!”
【暴君】二字一出,足以容納數萬人同時上朝的奉天殿洞天,當即黑雲壓境,電閃雷鳴。
就彷彿,一尊修士在極力控制著自身的力量,卻總是無法壓抑住憤怒。
因而,引來了天地異象。
朱雄英自顧自說道:
“兒臣是大明太子,皇爺爺的嫡長孫,父皇的嫡長子,這大明之主的位置,遲早會落在兒臣身上。”
“兒臣不想,後世兒孫提起我,只有一個評價,仁慈,或者說,中庸……”
如果說,在洪武一朝,有兩個皇帝,洪武皇帝朱元璋,太子朱標。
那麼,在興宗這一朝,同樣是有兩個皇帝,當今陛下朱標,以及,身為太子,已經開始處理朝政大事的朱雄英。
正因如此,被無數人寄予厚望的朱雄英,今日才會特意來找自家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