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山門便是儀門,兩邊古松挺立,地面整潔。
過了儀門左側有一石龜,背駝石碑,上面刻著白鶴真人得道並在此建立了道觀的事蹟。
再往前走是十字石板路,兩側是廂房,三清殿廣場下左右各有一碑亭,名為御碑亭,左側是聖靈國開國皇帝靈武大帝御筆親書的一首詞,右側則是前朝靈安皇帝的御賜手書。
三清殿正在進行早課,一行人安靜的隨著知客從左廂房旁的小門進入了東跨院的甬道。向上走了一段時間又進入跨院的迴廊。從這裡開始向上向下各有十個院子,都是供居士們落腳的。
知客指著剛穿過的甬道說:“各位居士若想觀看後山的桂花林可以從這裡一直走上去,到了頂端自有道友會為各位指引。貧道就在方才穿過的小門旁廂房中,諸位有什麼需要請來找貧道。諸位居士遠道而來車馬勞頓,請先好生歇息一番,待早課結束後,貧道再來請王居士等貴客與住持一敘。此外上面甲乙兩排院子已經住了居士,請諸位留意。”
王鼎出面謝過知客,又請問尊姓大名,知客笑答:“貧道俗家姓洪,道號元松子。”
王鼎當即命管事的陪著元松子離開並奉上香油錢。畢竟這多人留宿道觀也是需要成本的。
依山而建的這些客院,左右各十五個,東跨院分為甲乙丙丁戊五排,每排三個院子。按照距離甬道的遠近距離分為甲一院、甲二院和甲三院等,西跨院亦是如此。
方才元松子已經說過甲乙兩排都已經住了人,於是便住了丙排三個院子。自然還是王玉荷住丙二院,王鼎住在丙一院,丙三院住著王玉巒夫婦,丁一院住著王玉寧和王玉軒,丁二院則是護衛們的住處。此行跟來的三隊鏢師每天晚上歇一隊,剩下的兩隊分散在幾個院子裡守護。王玉荷因未出嫁,所以安排在中間院子裡,院子裡沒有安排護衛,只是兩個婆子輪流守著門戶,左右院子裡護衛眾多,一個高聲說話都可以聽到。
都是行商人家,常年在外奔波,這一套程式都十分熟悉,不過半個時辰便都安頓好了。此時一個小道童過來請王鼎,說元松子道長有請。
王鼎隨著小童去見了那元松子,元松子則笑著對王鼎說:“住持有請。”
王鼎連忙整理衣衫,隨著元松子一路走去。穿過三清殿旁的通道,又過了玉皇閣、真武殿,來到後面的一個小院。知客元松子領著王鼎到了小院門口,躬身敲了敲木門,裡面回應了一聲,元松子道:“住持師伯,白燕城王居士請來了。”
裡面一個慈祥的聲音道:“請王居士進來吧。”
元松子上前將兩扇木門推開,然後後退一步對王鼎道:“王居士請進,貧道失陪了!”
王鼎連忙還禮道:“多謝洪道長。”
元松子轉身離開,王鼎又略整儀容,便進了院子。穿過門廊,裡面是五間正房,此刻中間屋子三扇房門大開,能看到裡面簡樸的擺設。左右三間廂房,院子裡十字石板路,一顆青松枝葉茂盛,樹蔭遮蓋了小半個院子,樹下青磚空地上一張石桌,四個石墩。
石桌上一道人頭戴五嶽冠,身穿七星道袍,腳踏雲頭圖案的雙面鞋,正手持一把精緻的泥胎小壺,給桌上的幾個小茶杯倒茶。此人正是白鶴觀現任住持雲鶴真人。
在他對面還有一個人,衣著簡單,卻顯得十分華貴,面目俊朗卻威嚴十足。
王鼎愣了一下,抱拳作揖道:“在下白燕城王鼎,路過白鶴城,攜家眷打擾貴觀,本來想謝過住持真人,不想您有貴客,在下先行告退。”說著就要離開。
雲鶴真人放下小壺,站起身來走了幾步對王鼎一抱拳,負陰抱陽,道:“無量觀!王居士即來了,相逢便是有緣。請!”
王鼎回禮,順從的跟著雲鶴真人坐到石桌旁。
雲鶴真人將一杯茶推到王鼎面前,另一人已經自顧自端起茶杯喝起來。
王鼎小心翼翼的和那人打了招呼,雖然雲鶴真人沒有介紹的意思,但是觀此人氣度風采,不難猜出是常年身居高位的,且性情冷淡。王鼎能將家業發展到如此境地自然有非凡的眼力和眼色,他不問此人的身份,只是保持謹慎的與雲鶴真人應酬。
喝了兩杯茶,謝過了雲鶴真人,王鼎便告辭了。
雲鶴真人起身相送,那人還是紋絲不動。
王鼎走出院子,竟覺得後背被汗水浸溼了。
這是多少年沒有過的情況了?王鼎有些失神,隨即想起了什麼,趕緊回到院子,招來各個院的管事和媽媽,讓他們看好各自的主子,在白鶴觀期間絕對不能生事,與人接觸定要謙遜有禮。
小院中,雲鶴真人又給客人倒了杯茶,這才問道:“如何?”
那人不說話,只是將茶一飲而盡,看了看頭頂的古松,才開口:“還要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