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內。
朝堂群臣皆臣服於帝威之下。
皇帝親自下旨,命令梁王率領四十萬大軍,平定朔方叛亂。
任何抵抗者,殺無赦!
皇帝的旨意雖然血腥,但朔方節度使謀逆在先,也不怪天子手段狠辣。
然而。
兵部尚書卻聽明白了,皇帝是要發起一場戰爭。
大唐帝國與突厥的戰事剛結束,還未恢復,這種情況下,若派兵與朔方節度使交戰,受損的可是大唐根基啊。
兵部尚書作為六部之一,統率天下兵馬調動,自然清楚,發動一場戰爭的代價,究竟有多大。
不說其他,單是銀兩消耗,便是個通天數字。
兵部尚書知道,天子抄了前任宰相元載的家產,國庫中應該有不少銀兩。
但那些銀兩,恐怕都消耗在對突厥的戰爭中。
在兵部尚書看來,如今國庫,必然空缺。
這個時候,天子要是執意再次發起戰事,所需要的錢財,從哪裡弄?
只能強行從民間徵收。
而從民間徵收的方式,無非是增加百姓賦役。
賦役一起,民怨隨之而來啊!
到那時,即便平定了朔方之亂,對於大唐來說,也是有害無益啊!
一念至此,兵部尚書心裡升起了死諫之意。
兵部尚書知道,如今坐在龍椅寶座上的皇帝,殺伐果斷,說一不二。
登基短短三個多月,不知道多少官員入獄。
但兵部尚書作為臣子,若是因此退縮,那才是大唐的悲哀。
兵部尚書不怕死,他怕的是,大唐因此一蹶不振!
“陛下!”
兵部尚書高聲道:“臣認為,針對朔方一事,可以先緩一年,等到大唐恢復些國力,在出軍平定也不遲啊!”
兵部尚書的聲音迴盪在太極殿中。
文武百官聽到兵部尚書的言語,盡數頭皮炸開。
雖然,在其他臣子們看來,兵部尚書這般諫言,沒什麼問題。
但也要分清楚場合啊!
皇帝當著朝堂群臣的面,剛做了決定,下一刻,你便站出來否決皇帝,這不是找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