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宮的當晚,李治親自迎接,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在含涼殿用過晚膳。
送走李治後,武后留下李令月,在含涼殿過夜,母女倆同榻而眠。
剛躺下不久,背對武后的李令月便發出了熟睡的小酣聲。
武后坐在榻上,細細地地打量著睡夢中的女兒,嘴角不由得一笑。
“別裝了,把你想問的都問出來吧,我儘量給你一個滿意答覆!”
武后說完,李令月仍是一動不動,似乎是真睡著了一般。
“成!別說阿孃沒給你機會!”
武后作勢就要躺下,“熟睡”的李令月突的一下坐起身子,把玉枕往懷著一抱,問出了自己第一個問題:
“阿孃,為何不殺楊思儉?”
李令月記得很清楚,當楊思儉說自己願意代他祖母一死時,她便順水推舟,對武后說了一句:“看在楊大人如此孝心的份上,就饒了他祖母一命!”雖然這話說的很隱晦,但潛在意思是:既然他願意以命換命,那就成全他唄。
誰都聽得出來,李令月心軟,是隻是針對一個耄耋老人,而不是他楊思儉。
李令月不相信武后聽不出來話裡的意思,即便不處死楊思儉,罷官貶黜總該有吧。
可結果……武后非但沒殺楊思儉,反而是高拿低放,就這麼輕易地放了他,以及他的女兒,,這在李令月看來,屬實有點不正常。
所以回去的路上,她有好多話想問武后,但一瞧對方板著個臉色,也就識趣的沒有張嘴。
更詭異的是,李治為了安撫她的情緒,在晚膳上口若懸河,把楊思儉一家好一頓臭罵,什麼“十惡不赦”“千刀萬剮”“株連九族”等詞彙都用上了。
罵歸罵,可就是不下旨拿人,一通嘴炮下來,讓李令月覺得自己老子也跟著反常了。
此刻問出自己的心中的疑惑,武后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只是瞪了李令月一眼,用訓斥的口吻說道:
“堂堂朝廷四品大員,你以為是你想殺就殺的,虧你還讀了那麼多書,這腦子怎的就不開竅!”
‘說的好像你很弱雞似的,上官儀還是二品宰相呢,還不是被你滿門咔嚓了!’李令月心裡腹誹了一句,對於武后這個回答,自是難以信服,索性直接開門見山道:
“就因為楊思儉是阿母的人,所以阿母要保全他的性命和官位!”
“要是因為這個,你阿耶豈會…”武后說到這兒,忽覺不妥,沒再往下說。
李令月立馬反應過來,‘對呀,如果楊思儉是武后的人,那李治肯定會利用這個機會除掉他,又怎會視而不見呢?’
見女兒陷入沉思,武后扭了捏眉心,猶豫了幾秒,又淡淡地說道:
“不要覺得他時常出入含涼殿,我就得護著他,只是現在殺了,難免遭人非議,至於以後嘛……”
武后說到這兒,眼中閃過一絲寒芒,李令月頓了頓,漸漸明白自己老孃的算計。
楊思儉怎麼說,都屬於武后派系,如果只是因為他家人欺負了公主就貿然殺之,這在道義上站不住腳。
且不說會不會引起武后手底下人寒心,單單因為這件事,武后就會揹負‘因為一己私慾,而擅殺朝廷大臣’的惡名,勢必會對自己的名聲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