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要不到的糖,長大了也就不想要了。”
這是高珮從高怡身上感悟到的。
高怡的父母和高珮的父母因為倆小姑娘的關係而發展到很友好的程度。
他們夫妻倆外出有事,不方便照顧高怡,就拜託高珮的父母幫忙照看一下。
高珮的父母索性讓高珮把小妹妹高怡叫到家裡來方便照料。
放假的時候,高珮的媽媽帶上高珮和高怡去逛超市。
一路上,高珮像別人家的大姐姐那樣,手裡緊緊地牽著小妹妹高怡稚嫩的小小手。
看看媽媽的手,又看看自己的手,再看看牽在手心裡的手,高珮直歎服:“好小的小手!”
平時周圍鄰居老大媽各阿姨們都圍繞著自己的手的話題七嘴八舌個不停,眾所周知算小的了。
沒想到..這個妹妹的手比自己的還要小。
除去小高怡的膚色,高珮心底都有點羨慕了。
就這樣,一路賞景一邊和高怡嘰嘰喳喳講個不停,偶爾還和媽媽拌個嘴的高珮,和媽媽很快就走到了超市。
到了超市,高珮媽媽就問高怡要吃什麼自己拿。
逛了差不多快一個小時,她在幾個櫃檯前面猶猶豫豫,最後結賬的時候居然只拿了一小包薯片。
高珮可以說是相當驚訝了。
其實在去超市,從家裡出發前,媽媽就向高珮表示過,如果高怡妹妹有不有需要的東西,都可以買給她。
也算是交代過,可以主動問一問高怡妹妹,有什麼想買的東西都答應可以買。
但高怡小妹妹的做法,還是讓高珮感到很意外。
一般小孩如果是大人帶著去超市,都是撒開膀子把平時想吃的、好玩的都裝進購物車,沒幾個像高怡這樣只拿了一包薯片,還是小包的。
高珮說:“你就拿一包薯片啊?再多買點吧。”
高怡頭轉向櫃檯又看了一眼,再轉回來低眉順目地和高珮說:“姐姐,買這個就夠了。”
高珮一下子不知道要說什麼,一包小薯片,還不夠她塞牙縫的。
雖然她平時也不會纏著媽媽給買。
高怡是從小被家裡人說著“乖”長大的,沒有耍過性子,不會隨便跟大人要這要那。
每次家庭聚會,高珮都能看見她一個人很安靜地坐在那裡。
別的熊孩子鬧騰騰的,她卻知道要幫大人的忙。
高怡和高珮說,之前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媽媽都和她說好只能拿出幾塊錢給她買零食,她一定要自己選好。
其實媽媽給的那些錢她根本買不了什麼,漸漸地她也就不想要了,而且這樣還能換回媽媽一個“乖”的表揚。
高珮想起以前宮崎駿有部特別有名的動畫片《龍貓》,故事裡的媽媽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
因為懂事的人不是什麼都不想要,而是不敢說。
其實她也很想要的,只是從前被拒絕太多次了,開始學會了去接受。
習慣了看到想吃的東西看一眼就走,對自己說“我一點也不想吃”。
習慣了有什麼心事就憋在肚子裡,不然就會給別人添麻煩的。
可只有你自己知道,善解人意的背後是自卑,怕別人不樂意,所以謹言慎行小心翼翼,不敢提自己的要求,生怕多說一句別人就不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