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一輛漆黑錚亮、腰線修長的嶄新豪華轎車緩緩駛出特納藝術廳的外圍院落,在冰封的街面上緩緩行進起來。
行人們縮著脖子、步伐匆匆,馬車前方牲口的鼻孔裡噴出道道白煙,但車內卻流動著自然又均勻的溫暖氣流。
「是我對這臺價格超過了學派公車五倍的豪車缺乏理解麼?」後座的門羅律師悠閒靠坐,「難道它暗藏著某種隱蔽而溫和高效的蒸汽管道?」
他對範寧「燭」相無形之力的運用印象,停留在簡單的交換和用咒印燒人的控制程度上。
「是你對現在的卡洛恩會長缺乏理解。」副駕駛上的希蘭在車窗上呵出霧氣,用手指劃出字樣和圖案,又迅速地抹掉重來。
駕駛室握方向盤的範寧目視前方,身後傳來嘩啦啦的紙張翻動聲。
「那點曲目沒什麼工作量,我自己來排。」範寧開口道,「…況且最後還是席林斯大師操刀,你就練練聲,走走臺,其餘時間多休息休息吧。
「和兩位大師同臺,尤其同尼曼大師和著名作曲家維吉爾先生處在一組男聲三重唱,這不得不重視。」同樣坐在後排的卡普侖正低頭翻著譜,他穿著一件加厚的黑色大外套,臉色蒼白但眼神中精神尚好。
「當然,無論我如何重視,上了臺也是拖大師後腿,好在人聲片段不算長,也不如往日您的作品那樣對位複雜,我的計劃是抓住這幾句男中音聲部死磕,力求拍子對齊、音準不飄…範寧教授,論您小調合唱幻想曲》之精妙與打動人的程度,仍舊不輸之前任何作品,在我看來您與《第二交響曲》只差最後的一道閃電與火花了。」
說著說著他捏了一下手腕和胳膊幾處,似乎因疼痛而皺眉,又側過頭看向車窗外的街景,眼神有些失焦:「或許,若是明年年初有望,我還真來得及聽到它首演…」
「再或許,即使我來不及知道末樂章是什麼樣子,但前面那些肅殺又感傷的葬禮情景、對故人與昔日陽光的溫馨懷念,在混亂與兇險中聲嘶力竭的發洩式吶喊,也已是很好很好的情緒出口,可惜我等不到自己能親手去詮釋它的那天,這需要太久太足年月的功底了…」
駕駛中的範寧,聞言嘴角動了動,組織了一些詞語,又被念頭打消。
握方向盤的手繃緊又放鬆,然後搖下車窗,被寒風灌得哆嗦一下後又重新關上。
隔了許久,他才笑著出聲:
「《第二交響曲》首演,你上。」
副駕駛的希蘭手中動作停滯了片刻,她知道範寧未來的這首作品,配器和織體有多麼複雜,其難度和篇幅有多麼令人生畏,她彷彿聽到耳邊響起了熟悉的「不不不」聲音。
但一向對類似話題避之不及的卡普侖,今天一反平常地沒有大幅擺手或搖頭。
因為這是多麼善意的安慰和友誼啊。
「驚喜的安排,您看,所以說「多休息休息」一事上站不住腳。」卡普侖哈哈一笑,「很明顯,我對前幾個樂章的研究工作還需繼續推進,否則這事情可能來不及。就拿我每日被抓出來參加下午茶社交或今天的拜訪之行舉例,我至少額外滯後瞭如下幾個方面的程序,第一…」
「今天去醫院探望的名義是特納藝術廳官方,而你的身份是主要管理人員代表之一。」範寧強調著他一同前行的必要性。
實際上範寧清楚,最近卡普侖的體力情況下降地很厲害。
之前那密不透風,隔一天演一場的全新曲目排練壓力,換了正常的人一般都抗不下來。
就連舊日交響樂團的樂手,都是範寧合理分配曲目,部分替換上臺的——幸好當初招聘時,樂團規模是按照未來《第二交響曲》的龐大編制來的,這留出了很大的操作空間。
只有極少部分人,能從頭到尾保持旺盛的精神狀態和高質量產出,這其中就包括工作量僅次於範寧的卡普侖。
所以是得找個由頭把他抓出來強制休息,比如每天的下午茶,比如開幕季結束後探望哈密爾頓女士。
「醫院啊,醫院那地方我去得多。」卡普侖合上了樂譜本,「不是什麼好地方,每每去這種地方轉一圈回來後,你就會對自己日常的平靜生活產生懷疑和不安…」
「在患白血病後定期檢查的這一年多時間裡,我見到過幹活時從不算高的地方摔落的勞工,頭顱遭受重創而醫生無濟於施,壯實的身軀在擔架上無意識地作最後的抽搐;我見過父母圍著他們剛出生就面臨夭折的孩子,處在逝去過程的孩子就像一隻安靜休息的小天使;我還見過生活剛有起色的中產之家頂樑柱患病後靠在床上,看著他的親人們圍成一團,在「直接放棄」還是「花錢後放棄」中間帶著良心的困惑做著決斷…」
「對於律師來說這同樣是一個反映悲歡的視角。」門羅較為感慨認同地接過話茬,「無論公立私立,無論受眾階層,它是80%的遺產分割官司的證據追溯地、60%的事故賠償與離婚糾紛現場、小部分進入公共援助視野的平民無聲逝去的最後終點…」
卡普侖點點頭:「總之這種地方去多了後你就會發現,所謂你的生活有多「安逸」,有多「體面」,有多「優雅詩意」,有多「幸福可期」…嘿,那全然不是你有多大能耐,而僅僅是你「不夠倒黴」,生命的惡作劇玩笑還沒開到你身上…有的人妄想從罹患絕症、或蒙受意外傷亡的人身上汲取經驗,將不幸的原因以「道德低下」、「麻痺大意」、「沉迷酒色」、「沾染惡習」等事由分門別類,以避免自己步入後塵,這有點用,但不多…」
他擦著自己的金絲鑲邊眼鏡,語氣神態全然像是自己置身事外,既不是「被捉弄者」,也不是「恐於被捉弄者」。
閒聊在不經意間告一段落,眾人各自看了一會窗外倒退的風景。
汽車掠過一片沿街的鋼鐵護欄,拐入庭院,在兩棟尚算高大氣派,但看上去牆質已有些年頭的淺色大樓前停穩。
作為當局《城市貧困法》出臺後從濟貧院分離出來的改革產物,這棟郡本級的精神病人委員會醫院顯然在當年的修建撥款中處於第一梯隊,但經過歲月侵蝕和大小修繕維護,這棟三十多年前的建築現今已和周邊呈現出較大的觀感差異了。
醫院的廳堂徘徊著腳步與低語聲,地面鋪著整潔但不具美感的瓷磚,牆壁被刷成濃重的灰白色,空氣中時不時能聞到混合著消毒水的食物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