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知道了竟陵的大致情況,眾人便再次乘船出發。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趙明淵掏夠了錢,自然便有船家願意送他們前往竟陵。
虛行之既然已經拜趙明淵為主公,自然就要開始為他考慮,一路隨行,隨時準備出謀劃策。
既然知道趙明淵一定要帶人去支援竟陵,虛行之這一路上都在分析其中利弊,考慮該怎麼做才能讓趙明淵獲得最大的收益。
後來,虛行之似乎想到了辦法,便悄悄把趙明淵拉到一旁,訴說了他的想法。
當然是想辦法讓趙明淵掌握竟陵,再加上附近的飛馬牧場已經可以說是趙明淵的囊中之物,兩者連成一片,互為犄角,便可以穩穩地掌握長江中游這處要害。
既可以進取襄陽,也可順流而下,直取江淮,為趙明淵將來統一江南打下了基礎。
而要奪得竟陵最好的辦法,自然是讓方澤滔去死了。
雖然方澤滔因為寵信婠婠而弄得人心漸失,可他畢竟執掌竟陵多年,在竟陵極有威望。只要他不死,便沒有人可以撼動他的統治。
可是,如果方澤滔身死,趙明淵便可以抵抗江淮軍的名義整編獨霸山莊,進而收服人心。
只要打退了杜伏威的江淮軍,那竟陵便是趙明淵的了。
虛行之果然有兩把刷子,事實上,這和原著之中寇仲所走的路線一樣。
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自然不用費神。
趙明淵便準備選用此策。
當然,也不用自己動手殺掉方澤滔,會有婠婠替自己動手的。
如此便可兵不血刃對執掌竟陵。
很快,竟陵在望。
忽然船家發出了驚呼。
原來前面的江面上竟然有鐵索橫江擋住了水道。
難怪往來船隻都沒有透過竟陵,原來如此。
但趙明淵並沒有讓船家停船返航,反而不斷加速向下遊衝去。
至於那鐵索,自然交給他對付即可。
隨著越來越近,那兒臂粗的鐵索讓眾人看得頭皮發麻。
趙明淵但凡失手,那麼他們的船隻必然四分五裂。眾人墜入江中,即使水性再好,也未必能夠生還。
趙明淵自然信心十足,連寇仲都能夠做到的事情,更何況是他呢。
隨著船行漸近,趙明淵拔劍出鞘,一道金黃的劍芒透劍而出,斬向了船前的鐵索。
那粗若兒臂的鐵索竟然倏忽而斷,墜入了江水之中。
船兒迅如奔馬地衝過了鐵索攔江之處,直往下游衝去。
很快,船隻便來到竟陵城外。
眾人遠遠地看到一排排的營帳圍住了竟陵城,江淮軍把竟陵城圍得水洩不通。
於是,眾人便依據虛行之的提醒,繞道竟陵的東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