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外人進來,師妃暄和李世民兩人之間的談話自然不由地被打斷。
這一場代天選帝,詢問為君之道的行為,雖然只是一場政治作秀,結果早已內定,但該有的步驟自然一樣都不能少。
顯然,他們兩人也已經察覺到來人的不凡,甚至有可能已經認出了趙明淵。
畢竟,趙明淵正是風雲人物,有關他的訊息早已傳得滿大街都是。
恰好趙明淵來到洛陽城的訊息剛剛傳開,確實很容易便讓人有所聯想。
更何況,兩人已經察覺到來人武功修為極高。畢竟,能夠在兩人毫無察覺之下就已經來到附近,顯然武功修為在他們之上。
而這樣的年輕人江湖上實在不多,不,應該說是絕無僅有了。
畢竟師妃暄已經是慈航靜齋兩百餘年來最出色的弟子了。剛下山之時,便已達到心有靈犀之境,實力堪比宗師高手。
可即便如此,也是在趙明淵進門之後她才發現的,便可知來人的強大。
而這樣的年輕高手,江湖上有且只有一個,恰好還跟來人的相貌特徵等相合。兩人自然很容易就猜到了趙明淵的身份了。
或許外面眾人便是猜出了趙明淵的身份,才沒有阻攔吧。
見兩人一時都沉默不語,趙明淵反而首先開口,道:“冒昧打擾,還請兩位海涵。在下剛才進門之時,聽到兩位在談論為君之道。不知在下能否也聽一聽?”
聽到趙明淵這樣說,李世民也不再裝作不認識了,反而苦笑道:“趙將軍說笑了。
這位秦川公子突然問出這句話,世民又哪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呢?
這個問題還是由趙將軍來回答比較好。”
不等趙明淵答話,反而是一直沉默的師妃暄忽然開口道:“這些正是覺得秦王有這個資格回答這個問題才會問出口的,秦王為何避而不談呢?”
李世民盯著她的背影,皺眉道:“秦兄若能說出問這個問題的道理,那我李世民奉上答案又何妨?”
秦川平靜地答道:“我這人向來都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很少會費神去想為何要怎麼做。
剛才我正是想起世民兄手下設有一個叫'天策府'的機構,專掌國之徵討事宜。
天策府有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郎中二人、軍諮祭酒二人,典籤四人,錄事二人,記室參軍事二人,功、倉、兵、騎、鉈、士六曹參軍各二人,參軍事六人。
總共三十四人,儼如一個小朝廷。
可見世民兄其志不只在於區區征戰之事,而是有志於天下,在下這才有此一問。“
李世民聽著她如數家珍一般詳細地列出了“天策府“的組織細節,不禁聽得目瞪口呆,啞口無言。
師妃暄這才淡淡地說道:“在下這理由充分嗎?“
李世民看向了趙明淵,見他也是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便不由地苦笑了下,道:“我服了!
若秦兄肯為我所用,我必會請秦兄負責偵察敵情。
在下以為,所謂為君之道,首要懂得選賢任能,否則縱然有最好的國策,但執行之時不得其人,施行時也必將不得其法,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師妃暄沉聲問道:“大亂之後,當如何實現大治?“
李世民先向趙明淵微微一笑,才答道:“亂後容易教化,猶如飢餓之人易食。
若為君之人肯以身作則,針對前朝弊政,力行以靜求治的去奢省費之道,偃革興文,布德施惠,輕徭薄俺。
則必將上下同心,人應如響,不疾而速,中土既安,遠人自服。”
於是,趙明淵便聽了一遍李世民現場版的思政綱領,或者說是拉選票的競選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