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對視良久。
趙明淵忽然足尖輕點,便已跨過了橋邊的欄杆,攜雷霆之勢,宛如蒼鷹一般躍過這三丈距離,居高臨下地向寧道奇劈去。
這一招看起來只是簡簡單單的下劈,武林中向來稱這一招為“力劈華山”。
當初趙明淵初習武藝,曾拜師華山派門下。而因為名稱避諱,華山劍法之中是沒有這一招的。
當然只是沒有力劈華山這個名稱罷了,同樣的招式,有不同的招式名。
如今趙明淵這一招使出,似乎平平無奇。
眾人看來,趙明淵這一招雖然用勁精妙,還藉助地利,利用居高臨下的優勢,使這一招越發威猛,可好像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或許唯一比較特別的地方只有這一招的力度似乎比較大,或許是趙明淵在這一招上灌輸了不少真氣吧。
因此,圍觀眾人皆是奇怪,趙明淵這一招莫非暗藏什麼玄妙?
否則的話,他怎麼可能期望用這樣的招式來對付大宗師呢?
果然,或許是這一招太過普通了,寧道奇的應對也顯得十分敷衍。
只見被譽為中原第一人的“散人”寧道奇連抬頭看一眼都沒有,仍在凝神注視著手中的垂絲。
似乎察覺到有魚上鉤,竟忽然面露喜色,像小孩子得到寶物一般叫嚷道:“上釣啦!“
說著,寧道奇便把魚竿上提。
他釣到的魚肯定重達數十斤,整條魚竿竟吃不住力地彎曲起來,把魚線繃得緊緊的。
恰巧,那揚起的魚竿迎向了趙明淵手中下劈的長劍。
兩者相交,發出一聲悶響。
然後,只見趙明淵借力後翻,重新回到了天津橋上。位置與未出招之前一般無二,彷彿並沒有動手一樣。
而寧道奇此時也同原來一樣盤膝而坐,似乎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這短暫的交鋒結束得太快了,大多數人只看到兩人人影兔起鶻落、快如閃電地閃動了一下,就又回到剛才的畫面,彷彿剛才兩人對了一招,都是大家的幻覺一樣。
可是,忽然變數出現了。
只見寧道奇所在的小舟彷彿受到大力一樣猛然退後丈許,水花飛濺。
眾人皆是驚訝地望去,卻看到寧道奇緩緩地站了起來,把手中的魚竿丟進了船艙。
眾人不明所以,接著卻驚訝地發現,那魚竿竟然尚未落地便已斷成數節,觸碰船艙之後更是寸斷。
大家這才明白,原來這一招碰撞之後,魚竿內部竟早已受損,只是靠著寧道奇那的玄功維持著。如今在寧道奇收回其中的真氣之後,自然便立即現出了原形。
可是,寧道奇既然敢用魚竿交手,顯然早已是在魚竿上灌滿了真氣,否則怎麼敢與趙明淵那勢大力沉的一招互拼。
如今,從結果來看,這一招之後寧道奇無法維持小舟不動,不得不後退來卸力。甚至連手中的魚竿都碎裂了,看來這一招交鋒的情況似乎是寧道奇落於下風。
或許是寧道奇剛才太過輕敵了吧?
不錯,所有的觀戰之人都認為是寧道奇太過輕敵了。
畢竟,面對趙明淵這樣的大宗師之下第一人,寧道奇竟然一直在船頭盤膝而坐,甚至還在低頭釣魚,連站都沒有站起來。
這也太看不起人了吧!
因此,這一招受挫,也並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