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採林的奕劍術,乃是將棋理融於劍術之中的超乎凡世的絕技。
奕劍術講究料敵機先,其先決的條件是以高明的眼力掌握敵手武技的高下,摸清對方的底子,從而作出判斷,先一步封死對方的後著,而後方能制敵。
所謂以人奕劍,以劍奕敵。
便是像下棋時一樣,要先明白棋盤那永恆不變的法則,才能永遠佔據主動。
奕劍術是一種感性的武功,其精微處在於把全心全靈的感覺與劍結合,外在的感覺是虛,心靈的感覺則是實。
其精義正是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去欣賞,品味。
這完全是一種唯心主義,靠著揣摩對手可能會怎樣出招,從而提前預知。
獨孤九劍的料敵機先卻與之不同,而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如果說奕劍術是唯心的,那麼獨孤九劍便是唯物的。
獨孤九劍講究探查對手的細微動作,甚至深入骨骼肌肉紋理,從力學的角度來推測敵人的下一招式。
甚至深入到窺探對手的真氣執行,進一步洞察對手的破綻,攻敵要害,一擊必殺。
這兩套劍法明明內中道理南轅北轍,卻偏偏展現出來的外相極為相似。
都是探查對手的下一步動向,料敵機先提前出招,從而克敵制勝。
只不過不同的是,一個是觀其心,另一個是觀其行。
從這方面來看,似乎奕劍術要更勝一籌。
畢竟相比獨孤九劍探查對手的細微動作,奕劍術探查內心顯得更加高大上。
可事實上,在實戰之中,兩者的表現恰恰相反。
只因,觀其行要比觀其心更容易,也更實用得多。
人的心思瞬息萬變,真正的武道高手更可將心機深藏,令人難以窺破。
想要洞察大宗師的內心談何容易?
可這個世界即便有真氣這種看起來不科學的東西,可事實上卻依然是物質為基礎的。
因此,每個人出招之前的一些細微動作,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大宗師也不例外。
雖然難以探查到傅採林的真氣執行,可是探查到他的下一步招式動作,對趙明淵來說卻並不困難。
可傅採林想要窺探趙明淵的內心就不太容易了。
同為大宗師,窺探起來本就困難。
更何況趙明淵所修習武道大多都是其他世界所積累,與此世劍道大有不同,更增加了他的困難。
因此,傅採林只能根據經驗判斷出趙明淵是要進攻還是要防守這樣的簡單意圖,想精確地判斷卻是極為困難的。
兩相對比,自然是趙明淵佔優。
觀戰之人看不明白,只看到兩人相距丈餘,各執一劍,虛空交戰。
往往還未使出半招,便即變招。
交手數十招,兩人竟然都沒有完整地使出一招,更是連劍都沒有碰上一下。
其他人看不明白,可同為大宗師的畢玄自然知道其兩人交手的驚險之處。
但凡有人變招稍微慢上一絲,露出了破綻,甚至可能一招斃命。
異地相處,若是他對上兩人之中任意一人,都有可能幾招之間便被抓住破綻,遭受致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