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性格,一動一靜,大抵是崇禎皇帝的第一感覺。
都給崇禎皇帝的印象不錯,沒有勳戚子弟金玉其外的虛浮,怪不得能得本尊的賞識和信任。
劉文耀和他的哥哥新樂侯劉文炳是皇親,是本尊親舅舅之子,三人是姑表兄弟。
歷史上,本尊對新樂侯劉文炳、劉文耀兄弟和鞏永固十分信任,授予他們直接面君奏報的權力。
這在外戚不得干政的大明朝,是非常少有的殊榮。
當然,劉文炳三人也沒有辜負本尊的信任。
他們不僅忠義,還及其有能力,是前任崇禎皇帝的好幫手。
在崇禎十七年一月,快遞小哥的叛軍勢如破竹,大明危在旦夕。
劉文炳三人與本尊研討國事時,向本尊提出要讓定王和永王儘快就藩。定王去山東,永王去四川,太子退守南京監國。
這樣一來,即使叛軍攻佔了京城,仍然還有很大的轉圜餘地。
說得難聽點,四處分散,留下革命的火種,以圖東山再起。
本尊深表贊同,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建議。
但悲哀是,居然因為內帑沒錢而暫時推遲了下來。
這就要命了!
最終,叛軍攻進京城,崇禎皇帝兩手準備,讓劉文炳和鞏永固負責保護太子朱慈烺逃離京城,劉文耀保護永王、定王出逃。
最後的結果,劉文炳、鞏永固二人和太子失散,沒有成功。
城破之日,劉文炳全家四十二口自縊的自縊,投井的投井。
而鞏永固和公主留下五個子女,大的才十二三歲。
他把子女叫出來,用黃繩將他們全部縛在公主棺木上說:“你們是公主的孩子,皇帝的外甥,不能受辱!”
然後全部的酒都倒在棺木上,又拿出僅存的公主遺物,以及全部字畫文章,全家跟公主的屍身一起點火自焚。
同時,京城的勳貴皇親中,惠安伯張慶臻與妻子聚飲,積薪四圍,全家焚死;新城侯王國典亦焚死;宣城伯衛時春懷鐵券,闔門赴井死。
這五家自縊的自縊,投井的投井,自焚的自焚,以死效忠本尊效忠大明,實為悲壯至極。
而劉文耀為人機警,頭腦靈活,讓八十多歲的祖母和永王、定王喬裝打扮成難民,在他和家將的掩護下,成功逃離京城。
自此,在歷史,永王和定王不知所蹤,下落成謎,也算是為皇室留下了一絲血脈。
但是,忠心的劉文耀在完成本尊的託付後,居然又殺回來想保護皇宮。
然而時局的發展已經無力迴天了。
在看到自家的情況後,劉文耀悲痛莫名,撞死井邊以身殉國。
後來,南明政權旌表崇禎朝死難諸臣,劉文炳名居首位,追贈太師恆國公,諡號“忠壯”、劉文耀諡號“忠果”、鞏永固諡號“貞愍”。
嗚呼!勳貴之家,同國休慼,忠義無雙!
憶起這些,崇禎皇帝淚痕隱現,悄悄低下頭用袍袖遮面。
“陛下緣何面有戚色,不知臣等能否排憂解難?”
劉文耀注意到崇禎皇帝不自然的狀態,作為表兄弟,同齡之人,並無外臣的拘謹,開口問道。
聞言,崇禎皇帝嘴角揚了揚,心情略好。
“哎!”
長嘆一聲,崇禎皇帝注視著二人,斟酌言語。
PS:諸卿,晚上還有一更,補昨天的,新的一週,諸卿賞點票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