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一章 民亂

梁敬賢想來想去也想不出個答案來,只能滿心鬱悶的結束反省,回到秋霜苑時顯得有些憂心忡忡。顧箏見了則誤以為梁敬賢是因為蕭語柔的話左右為難,心裡不由堵得慌,怕梁敬賢會藉著蕭語柔表白這個機會和她攤牌,提出要納蕭語柔為妾……

顧箏原本對蕭語柔的存在是十分不以為然、完全無所謂的,但此刻她卻莫名的生出一絲抵抗的情緒,內心非常不希望蕭語柔和梁敬賢在一起。

於是為了不讓梁敬賢先開口,顧箏搶先岔開話題、說起梁二夫人的事:“二伯母今天找我了……我不想和她這樣唯利是圖的人合作,但又不曉得如何才能讓她死心。”

顧箏一提起開砂糖局分局的事,梁敬賢的臉‘色’便逐漸變得有些凝重,把顧箏給嚇壞了:“莫非你也沒法子讓她死心?不然我乾脆不理她就是了,反正分局是我的,我想和誰合作就和誰合作,她也不能拿我怎樣!”

梁敬賢緩緩的搖了搖頭,語氣裡有著濃濃的擔憂:“我不是擔心二伯母,你不必理她就是,我擔心的是別的事———彎彎,事情有變,現在恐怕不是開分局的最好時機,你還是暫且打消這個念頭,以免讓人眼紅。”

顧箏心裡一緊、追問道:“為何?”

“今年一整年都沒下幾場雨,刺桐兩州府鄰近的幾個州大旱,老百姓的田地十有八九欠收、家家戶戶都無糧可吃!饑民們大多往桐刺兩州府湧來,如今已有不少饑民湧進城裡,甚至還糾眾鬧事———城裡已有幾間米鋪青天白日的被搶!”

顧箏早前也聽說過附近幾個州大旱欠收,只是她沒料到情形竟然已經嚴重到這個地步,立時憂心忡忡:“官府可曾派人鎮壓那些饑民?事情不會鬧大吧?還有兩位祖母她們上京的路上會不會遇到饑民?”

梁敬賢拍了拍顧箏的手背,儘量將語氣放柔安撫她:“你別擔心,兩位祖母早就出了南境進入北境了,饑民一時半會兒還不會往北邊湧去。至於城裡的局勢,如果被官府控制住就不會往壞的方向發展,只是我們須得未雨綢繆才是,此時不宜做那出頭鳥……”

梁敬賢說著頓了頓,才把他的憂慮說出來:“倘若官府不能控制住事態的發展,那聚眾鬧事的饑民只會越來越多,城裡也會越來越‘亂’!你若是在這個節骨眼上開設砂糖局分局,不免有些太打眼、招人眼紅。依我之見,你不如暫且先緩一緩開分局一事,等風‘波’徹底過去再說。”

顧箏覺得梁敬賢言之有理,接受他的提議後便把顧風請來相商,顧風也贊同梁敬賢的提議,於是開分局一事便只能暫且擱置。

如此一來,顧箏正好以這個為藉口拒絕了梁二夫人,梁二夫人被拒絕後頗為不悅,暗地沒少說顧箏的不是,說顧箏小心眼、不肯帶著他們二房一起發財……

而梁二夫人一在背地裡說顧箏的不是,梁三夫人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心裡琢磨一番後刻意在顧箏和梁敬賢前來向她問安時、單獨留下顧箏,委婉的提點顧箏:“三郎媳‘婦’兒,你二伯母向來都不是個好相與的人,這些年來她不管是得了誰的好處,都不會記著對方的好……”

梁三夫人說話一般都點到即止、從不說破,因此她只隱晦的提了提樑二夫人的為人,便話鋒一轉說起顧箏做生意一事:“你若是做生意缺幫手,那還是和自家人合夥較為妥當,畢竟一家人做事總歸是客客氣氣、有商有量,定會少去許多磨蹭、和氣生財。”

顧箏一琢磨梁三夫人這番話,立時明白她話裡潛藏的意思———梁三夫人雖然沒明說,但明顯是不高興她和二房合夥做生意掙錢,想踢走二房自個兒‘插’上一腳呢!

這梁三夫人表面上看似和藹親切、不拘小節,但實際上也不是盞省油的燈,顧箏同樣不想和她有任何銀錢上的往來,自是急忙把民‘亂’一事搬了出來:“母親,我已經回了二伯母了,告訴她這砂糖局分局我不打算開了———三郎說如今局勢不穩、不宜開設砂糖局分局,以免招來禍端。”

顧箏這個藉口冠冕堂皇且合情合理,梁三夫人也不好再多說些什麼,只能暫且罷休。

巧的是梁大夫人也知道了這件事,有心想要摻一腳、掙幾個體己銀子,只是梁大夫人知曉如今不是開分局的好時機,因此她並沒有表‘露’心意,只暗暗的在心裡盤算了一番……

且先不提樑大夫人如何盤算,卻說城裡雖有饑民結夥圍堵米鋪搶糧,但事情很快就被官府鎮壓下來,幾個帶頭搶糧的饑民也被抓進大牢關押起來。這讓大家夥兒都齊齊鬆了一口氣,對這件事也開始有些不以為然,認為刺桐兩州乃是邊關要地,除了官府本就有的官兵外,還有另外負責鎮守邊界的官兵,出不了什麼大‘亂’子。

刺桐兩州的百姓都這樣想,梁家眾人自然也不例外,唯獨梁敬賢自民‘亂’後就一直憂心忡忡,‘弄’得顧箏也跟著緊張起來:“你覺得事情不會就這樣結束?”

“且先不提饑民是不是真的能徹底被官府鎮壓下去,我仔細收集、打探過訊息,發現最近與我們大豐相鄰的南蠻國有些蠢蠢‘欲’動,有南蠻人頻繁出現在我們大豐境地,怕是在打探訊息、伺機行動……”梁敬賢最擔心的還是南蠻國會趁機發動戰‘亂’,自是反覆叮囑顧箏:“最近你最好是不要出‘門’,有什麼急事至少等外頭太平一些再去辦。”

顧箏對梁敬賢有著莫名的信任,聽了他的擔心後不由跟著擔憂起來,除了自己足不出戶外,還多了個心眼留意和南蠻有關的訊息,對早出晚歸的梁敬賢也甚是擔憂,每每他深夜歸來總是要拉著他問長問短……

日子在顧箏的惴惴不安中度過,一轉眼便過了個把月,只是這個把月間顧箏卻不曾聽到一樁好訊息,不是今天聽說又有饑民聚眾鬧事、搶砸米鋪,就是明天聽說有饑民落草為寇、專打劫過路之人,甚至還聽說了幾樁南蠻人打劫邊界、行商的事。

接踵而來的壞訊息讓顧箏越發寢食不安,可顧箏越是不安、梁敬賢帶回來的訊息就越壞———梁敬賢已經打探清楚南蠻國果然不安好心,一見刺桐一帶鬧民‘亂’就派人喬裝打扮的‘混’進難民裡去,挑唆難民生事、對各類鋪子進行打砸搶!

那些因為吃不飽而淪為難民的百姓本就十分仇富,一被挑唆反抗的情緒就如滔滔江水般瞬間爆發,無論官府如何鎮壓都鎮壓不下去!刺桐兩州府的鋪子已有許多被搶砸,甚至連梁家的寶慶銀樓分店也不能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