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第137節:衛青從戎2
劉徹安排的四路人馬看似閒來之筆,實則有著極深的用意。
四將之一的李廣名聞天下,公孫賀將門虎子卻也不是匈奴人眼中的對手,衛青與公孫敖則完全是無名小輩,這樣一來,老將李廣必然會成為匈奴人重點問候的目標,而對其他三路的防守就必然鬆懈,公孫賀,衛青,公孫敖可以藉此捕捉戰機。
而且,此次出擊與馬邑設伏完全不同,那時用三十萬大軍設伏誘擊,而這一次卻以小股部隊分四路出擊,四路互不統屬,完全是各自為戰,輸了別怪他人,贏了也不用分功勞。
劉徹的安排可以說十分高明,他已經意識到與匈奴人打一場正面的遭遇戰,不太容易。因此,他為匈奴老鄰居量身打造了這麼一套戰法。
從地理上看,上谷,雁門,雲中,代郡,呈半弧形,四個出擊點距離相當,既可以互相呼應,又可以隨意機動,一旦匈奴戀戰,攻擊中間部位的李廣,公孫敖所部可以出兵迎敵,而處於兩翼的衛青部,公孫賀部則可以直插匈奴腹背,形成合圍之勢。而且,讓四位將領各自為戰,也有利於考察他們的才能。
儘管劉徹有這麼多的小算盤,不過,他現在最需要的是一場勝利。
漢匈邊境,上谷。
在四位將領中,衛青承受的隱形壓力最為巨大。
他無從軍資歷,是皇上頂著巨大的壓力把他扶上將位的,在別人眼裡,他是靠著姐姐這棵大樹爬上來的。如若戰敗,不但皇上面子掛不住,萬一影響姐姐的榮寵,那就罪該萬死了。
衛青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他心中的憂慮從來不會在眾人面前顯露。
衛青是皇親貴胄,但將士們並沒有看到他身上那些貴族子弟驕橫跋扈,相反,衛青一路上待士兵親如家人,噓寒問暖,時時虛心向老兵老將們請教。
上谷處於此次軍事行動的最北端,春寒料峭之時,也難有中原腹地的暖意,早晚溫差仍然巨大,一不小心,還是容易被凍壞。
衛青按計劃準時到達了上谷,並下達了往西進軍,尋找匈奴軍隊的命令,然而,令人失望的是,沿途看不著一個匈奴人的蹤跡。
劉徹的感覺是對的,匈奴重兵集結到了雁門與代郡一帶。
李廣其人,匈奴人再熟悉不過,此人勇武過人,力拔千均,他能百步穿楊,把石頭當作老虎,一箭射去,箭簇居然沒入石頭數寸。
別看李廣武大三粗,他是粗中有細。他曾經以百名騎兵追擊匈奴射鵰手,李廣在百步之外射殺兩名,活捉一名,返回之時匈奴數千騎兵趕到,見是李廣,匈奴騎兵迅速擺開激戰陣勢。將士們被匈奴的威勢下慌了手腳,正打算縱馬狂奔。在這千鈞一髮之時,李廣下達了一個令下屬們目瞪口呆的命令,所有將士下馬解鞍。
將士們一聽懵了,這是什麼奇怪命令,匈奴人的馬刀快到脖子上了,你不下命令狂奔,卻要在這曬太陽打秋風。
看著將士們狐疑的神態,李廣輕鬆地笑道,“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
李廣的障眼法起了效果,匈奴騎兵不敢前來攻擊,只派出一名將領作為探子前來打探,沒想到,被李廣一箭射殺。是夜,李廣乾脆命令士兵放馬睡覺。
見李廣如此放鬆,匈奴人更加確定周圍有伏兵,便退了回去。
從此,草原上都知道有李廣這麼一號人物。在後來與李廣的數次交手中,匈奴在李廣身上都佔不了多少便宜。
匈奴把李廣視為打劫路上的最大攔路虎。李廣也贏得對手忌憚的同時,也獲得了尊敬,軍臣單于就曾給部隊下令,務必活捉李廣。
雁門,現在是個機會。
匈奴人早已得到李廣輕兵冒進的訊息,調集重兵,準備伏擊李廣。
軍臣單于也算老手,他一面調集重兵伏擊李廣,一面派兵阻擊代郡的公孫賀,而另外兩個方向則完全撤防,讓那兩個小年輕一點好處都撈不著。
“一定要給我活捉李廣!”(得李廣必生致之)軍臣單于再一次重申命令。
眾將領命而去,而他彷彿看到李廣跪倒在自己面前,接受自己冊封,成為自己愛將的情景,那是怎樣得令人愜意啊!
恐怕李廣做夢也不會想到,一向只知衝殺的匈奴人會跟他玩伏擊的陰招。
但他已經不顧得這麼多了,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往前衝,把匈奴人殺得片甲不留,讓皇上,讓天下人看看他李廣並沒有老去。
“李將軍,前面發現匈奴騎兵!”
在斥候的指引下,李廣登高望遠,果然發現數十里外有不少牛馬帳篷,而且隱隱聽到匈奴軍士喧譁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