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淮關浮橋上。
“主公,這樣看來這種戰術單獨還是無法戰勝騎兵。”
李自成小心翼翼地說道。
蒙古騎兵的繞行攻擊沒什麼用,一來李錦旁邊是泥灘沼澤,二來一個營騎兵也足夠保護側翼,雖然那些騎兵至今沒有出擊,實際上敵軍不潰敗他們是不會出擊的,這些騎兵真要騎兵對騎兵未必能打過蒙古騎兵,相反他們還得依靠中間的火槍手提供掩護。
同時自己用短槍向蒙古騎兵射擊。
但是……
他們是騎兵。
而且是結陣的騎兵,和步兵一樣密密麻麻排列。
蒙古騎兵衝不動他們。
那些試圖衝擊他們的蒙古騎兵必須頂著火繩槍的六輪射,然後還得面對他們的短槍,最後就算衝到跟前也所剩無幾,最多給他們的長矛增加幾個戰果,而且還得小心側翼的攻擊,因為那些躲在長矛方陣後面的火槍手,始終在不斷向他們射擊。
至於衝擊長矛方陣的,那個毫無意義。
這時候甚至蒙古騎兵已經放棄長矛衝擊,改成使用弓箭對射。
但主陣型的兩個火槍手方陣同樣恢復六輪射,蒙古騎兵的箭對長矛手的半身甲沒什麼殺傷力,但他們的斑鳩銃子彈打後者的鍊甲就跟玩一樣。
這東西的確精準的殺傷距離也就三十來米。
但不是說就能打三十米。
實際上西班牙重火繩槍是最遠殺傷射程超過兩百米,有傳說最遠紀錄在四百碼打死了一匹馬。
騎兵弓和它對射?
那才搞笑呢!
不過這種戰術單獨以步兵的確無法穩贏騎兵……
瑞典人一樣靠騎兵保護側翼,古二爺改革的不只是步兵,還有瑞典的騎兵,在改革之前對上鳥毛騎兵每一次都是騎兵被擊潰,然後緊接著鳥毛沖垮瑞典步兵。直到古二爺的改革後,也就是現在楊信的騎兵夾火槍方陣,瑞典騎兵才頂住了鳥毛的衝擊,沒有再被後者打得落荒而逃,同樣衝不動騎兵的鳥毛也衝不動瑞典步兵。
但沒有騎兵的倒T陣型,幾乎不可能單獨頂住騎兵攻擊。
這一點它不如西班牙方陣。
後者那誇張的厚度和四方實心陣型,任憑什麼騎兵在把他們消耗到自己崩潰前都不可能沖垮,所以羅克魯瓦戰役到最後,絕境中的一個西班牙方陣仍舊讓大孔代啃的無比艱難。
而瑞典人必須有騎兵才能保證不被鳥毛沖垮。
但是……
“這個可以!”
楊信指著遠處說道。
那裡……
那裡是四個正在前進的營級縱隊。
渡淮點又不是隻有浮橋,淮河在臨淮關一帶是個V字,浮橋在V字的尖,兩邊無論上游還是下游,都是以船運輸的步兵,而上游從鳳陽,壽縣等地徵集的民兵和渡船早就已經把警衛旅運送過河,只不過火炮和騎兵還沒過去。
但僅僅是四個營的步兵也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