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那些鎮南王的朋友們都在做這個生意,從鴨綠江沿岸,遼河,渾河等河流的上游,把木材砍伐出來運到沿海港口進行陰乾,在陰乾三年之後,按照要求解成各種標準規格的材料,然後用專門的運輸船運輸到葛沽。可以說一切都是標準化的,木材陰乾時間,板材大小厚度,全都嚴格按照標準,然後這些供應商什麼都不用管,就是備料送貨而已。
船廠只負責組裝。
至於舟山船場用的是來自錢塘江上游的木料。
過去就用。
哪怕是大同國時候,浙江士紳也一堆在做木材生意,打仗歸打仗,錢還是要賺的。
頗有荷蘭人放貸給英國人打英荷戰爭的風采。
他們按照楊家的訂貨要求,伐木陰乾解板,然後送到杭州,轉運河到達寧波再出海去舟山,因為楊家給錢爽快,質量絕對沒問題。
畢竟標準不夠人家不要。
但標準夠了就是送到拿銀子回去而已。
至於澳門船廠的木料則是珠江上的,同樣也是廣東廣西計程車紳負責按照訂貨標準伐木陰乾解板,然後直接走水路送到澳門,不過那裡造的質量更好,因為部分使用鐵力木,這也是廣船的標誌,廣州一直就用這個造船。
而現在又加上了一個南京造船廠,這個用長江上帶來的木料,四個造船廠,全力開動預計每年可以建造超過三百艘……
這不算誇張。
畢竟這些快船其實都不大。
普遍在兩百噸內,目前建造的最大也不過三百噸,它們的優勢就是速度快,但體型相對細長,想造大就得繼續增加長度,但目前的木製龍骨能夠提供的強度有限,造長了很容易出事。這不是十九世紀後期幾千噸級縱帆船橫行的時代,人家那龍骨是鋼鐵鍛造的,這個只能用木頭,而且為了廉價,龍骨也不會用太高階木料,比如說柚木什麼的。
葛沽用柞木,舟山用樟木,澳門用鐵力木。
在長度限定情況下,想造大就得加寬了,但加寬之後還有屁速度,楊信全力發展縱帆船,就是看中了它的速度,再就是不受季節限制,任何時候都可以跑南洋航線。這樣一旦出現饑荒,可以在最短時間從海外運來糧食,滿載貨物依然可以逆風航行的這些縱帆船,真正使命就是把外面的糧食儘可能快的運來,而大型橫帆船就很難這樣便捷。
它們一年也就一個來回。
哪怕到了一鴉時候,英國人北上也得候風。
所以楊信就是全力建造這種兩百噸級小船,南洋公司用來跑東南亞航線,最遠已經航行到了果阿……
不過需要沿途補給。
好在這時候無論葡萄牙人還是荷蘭人都惹不起南洋公司,都不得不為他們提供服務。
畢竟惹不起。
楊信可是慣用貿易大棒。
而楊家則主要用它們來運輸糧食和鳥糞。
一百艘這樣的快船,載著南北二洋各一個陸戰隊,實際兵力八千,加上水兵和武裝水手,整個遠征艦隊總兵力一萬五千,理論上最高指揮官是李國助,不過他說了肯定不算,就是為了顯示正義性。李旦的兒子帶著大明軍隊殺回馬尼拉報仇了,這是多麼好的宣傳素材,而且他還是一個很好的嚮導,畢竟他爹被西班牙人扔到苦役船上時候,父子倆據說在同一艘船研究逃跑。
而他們的對手據估計總兵力不超過兩千……
不包括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