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六零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

第二天。

“看看吧,這就是你們為之喊冤的李三才!”

天啟冷笑著說。

已經多日沒見其他大臣的皇帝陛下突然下旨召見內閣,六部和都察院的幾個主官,然後擺在後者面前的就是李三才的供詞……

楊同知出手絕對管用。

李三才雖然算是老狐狸,但一隻神智不清醒的老狐狸,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處於極度亢奮狀態的老李是在許顯純故意激怒下,就像那些喝醉了發酒瘋的人一樣,一邊狗血淋頭地罵著這個閹狗,一邊在泡製好的供詞上囂張地簽了自己的名字。

他兒子也簽了。

只不過是在許顯純的哄騙下,因為大腦已經無法正常工作迷迷糊糊籤的。

這就行了。

李三才父子簽名的供詞,王好義及其手下的供詞,王家搜出的各種亂七八糟禁物,他們聯絡的密信,還有什麼比這更充足的……

“這不可能!”

左都御史張問達驚叫著。

他一把抓起這些東西,難以置信地一份份看著,旁邊大學士劉一燝也臉色蒼白地湊上去,韓爌低著頭站在那裡,很顯然已經猜到結果,而其他那幾個尚書裡面,只有周嘉謨動了一下。

但最終還是沒有上前。

很顯然這是一個隱藏很深的傢伙,這段時間吏部上奏補的官員,東林黨比例最大,這個據說是中立派的吏部尚書明顯已經被拉過去,他是湖廣人,而江浙購買糧食多數都是從湖廣,肯定幕後有利益輸送,在南直隸士紳控制大明絕大多數白銀的情況下,想拉攏這些其他省份官員太容易了。

和他的家族做生意就行。

所以明朝政壇黨爭時候,經常會看到其他省籍官員,在為東林黨鞍前馬後衝鋒陷陣,甚至比南直隸人更積極,李三才作為祖籍陝西落籍在張家灣的商人家族,更是居然成為了東林黨在北方的統軍大將。

原因都是這個。

東林黨和背後南直隸士紳掌握財富和工業品,尤其是紡織品貨源,和誰做生意他們說了算。

想賺錢都得找他們合作。

尤其是紡織品,南直隸可以說近乎壟斷。

之前戚金說過,運河兩岸全都種棉花透過運河南運,就是因為魯西一帶士紳缺少南方發展紡織業的水力優勢,同樣技術上也差得多,導致成本高自己紡反而不如賣棉花然後倒賣棉布。直到進入咱大清,魯西一帶士紳才慢慢從南方獲得新的紡織技術開始自己織布,而這時候除了那些因為運輸條件限制,不得不自給自足的地方,幾乎全是南方棉布。

不僅僅是大明。

東南亞,倭國,朝鮮統統都在穿大明南方產的布。

甚至遙遠的南美洲都一樣,不過不一定是棉,更廉價的麻布其實也賣的紅火。

印第安人都穿大明的布。

這不是個笑話。

事實上西班牙商人大量從大明購買布匹運到美洲。

而最近的中轉站呂宋土著甚至都快沒人會織布了。

當然,作為交換品,美洲產白銀最高紀錄百分之八十直接運大明。

一手工業品貨源供應,一手來自美洲和倭國的海量白銀,東林黨和他們幕後的南直隸士紳,就這樣掌控著大明的政治經濟,一手商業利益收買,一手東林書院為核心的各大書院培養,這個利益集團同樣在官場越來越龐大,不斷在朝廷逼迫皇帝向著他們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