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04:為國取士

貢舉之議進行的很快,在郭榮的決議下,科舉在保留進士常科外,另增制科三:

其一為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

其二為經學優深可為師法科;

其三為詳閒吏理達於教化科。

不限前資、見任職官,黃衣草澤,並許應詔。

郭榮起身道:“國家取士,當不限中原之地,應詔告天下,西蜀、江南、嶺南,各籍人士皆可參加,要想辦法快馬急遞,讓更多計程車子知道,明年春闈,推遲一月,給士子們有足夠時間趕路,備考。”

“諾。”

“科舉取士,不可草率,當隆而重之,今後每年新及第進士及諸科聞喜宴,由宣徽北院負責指揮排比。”

“諾。”

郭榮笑道:“文科就這麼定了,接下來我們議一議武學,這是張卿擬好的章程,朕讓抄寫了幾份,諸卿看看。”

宦官甘沛託著一疊摺子,依次分發下去。諸位大臣人手一冊,認真細看,郭榮端著茶杯,輕抿慢喝,悠然而坐,目光時不時的在場中諸人臉上掠過。

足有一刻鐘,王樸率先合上冊子,不一會,張美也看完了,魏仁浦看的最認真,卻是最後一個合上冊子。

“諸位都說說吧。”

這種場合,自然要先吹捧兩句,說些好話,卻是禮部侍郎竇儀率先開了炮,他對張昭插手禮部的知貢舉之事十分不滿,幾句委婉客套話一說,一句“但是”立馬直轉而下。

“先之以仁道,次之以謀略,再之以軍陣,輔之以天文……可謂十分完備,只不過敢問張尚書,生材如何取,又要學幾年?”

張昭放下手中條陳,慢條絲理的道:“這官宦子弟中好文向學之輩有國子監進學,武勳世家好勇鬥狠的卻大都是家學傳承,所以,某意,索性將這些喜好舞槍弄棒的都索攏起來,開辦武學,教他們忠君愛民,兵書戰策,若是培養得法,必為強軍之道,至於成材時間,以某度之,有五年時間,足矣。”

此言一出,立時就有輕微的私語聲響起。

“嗯,竇卿有什麼想法,只管說出來。”

“回聖上,臣認為張尚書的想法很好,不過具體實施卻是有些困難。”

竇儀見郭榮以目示意繼續,便道:“開辦武學,教他們忠君愛民是好的,但兵書戰策卻是白教。”

張昭辛苦一年有餘,認真撰寫了兵書十卷呈上,才換來了郭榮的重視,當下老臉一黑,問道:“為何?”

“因為學問一道非一般的武夫所能深研,若是教出一群眼高手低紙上談兵之輩,實是禍國殃民,不如只教他們行伍列陣,廝殺之法,以及斥候刺探之術,如此,日後下放軍中便能立時發揮效益。”

此言一出,場面頓時安靜了下來。

魏仁浦見張昭臉黑的可怕,打圓場道:“兵書戰策還是要學的,不過次序可以調換一下,從武技、軍陣開始,繼而應材施教,對有天賦的教之以謀略,百人裡有一二撥尖成材,就足矣。”

郭榮點頭道:“張卿的條陳很詳細,二位也都是謀國之言,都很好,不過朕卻覺得,五年太久,朕只爭朝夕,淮南戰局還在僵持,北遼更是心腹大患,有沒有辦法速成?